正在加载图片...
《信息论与编码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TELE3018 课程类别:专业牧学课程 授课对象: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专业 开课学期:第7学期 学分:3学分 主讲教师:王加俊、石霏、侯嘉等 指定教材:傅祖芸编著,信息论(第四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年2月 一、教学目的: 《信总论与编码技术》是信息类专业一门重要的理论性专业课。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 要求学生掌握有关香农信总论的基本理论、编码的理论和实现原理:理解信源的熵、痛的性 质、无失真和限失真信源编码理论。掌握各种常用的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方法,为以后深入 学习信息与通信类课程和从事信息处理方面的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 1、教学内容 1.1基本概念 1.2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1.3信息论与编码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教学要点 信息的概念和特征:信息、信号、消息三者的联系与区别:信息论和编码技术发展简史 及现况:通信系统模型及各模块功能:香农信息论对编码技术的指导意义。 第二章信源及其熵 1、教学内容 2.1信源的数学模型和分类 2.2离散信源的信息熵及其性质 2.3离散无记忆信源的扩展信源 2.4离散平稳信源 2.5连续信源的信息熵 2.6信源的冗余度《信息论与编码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TELE3018 课程类别:专业教学课程 授课对象: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专业 开课学期:第7学期 学 分:3学分 主讲教师:王加俊、石霏、侯嘉等 指定教材:傅祖芸编著,信息论(第四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年2月 一、教学目的: 《信息论与编码技术》是信息类专业一门重要的理论性专业课。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 要求学生掌握有关香农信息论的基本理论、编码的理论和实现原理;理解信源的熵、熵的性 质、无失真和限失真信源编码理论。掌握各种常用的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方法,为以后深入 学习信息与通信类课程和从事信息处理方面的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 绪论 1、教学内容 1.1 基本概念 1.2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1.3 信息论与编码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教学要点 信息的概念和特征;信息、信号、消息三者的联系与区别;信息论和编码技术发展简史 及现况;通信系统模型及各模块功能;香农信息论对编码技术的指导意义。 第二章 信源及其熵 1、教学内容 2.1 信源的数学模型和分类 2.2 离散信源的信息熵及其性质 2.3 离散无记忆信源的扩展信源 2.4 离散平稳信源 2.5 连续信源的信息熵 2.6 信源的冗余度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