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在这其中,工作非凡,成绩斐然的是瑞典的化学大师贝采里乌斯(J.J.Berzelius 1779~1848)。这位近代"化学大厦”的卓越建筑师,对近代化学的贡献涉及诸多方面。 其中最为非凡的是他用了近二十年的时间在极其简陋的实验室里测定了大约两干种化合物 的化合量,并据此在1814~1826年的12年里连续发表了三张原子量表,所列元素多达 49种[同,。其中大部分原子量已接近现代原子量数值,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极其难能 可贵的。 贝采里乌斯之所以能在长达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孜孜不倦、专心致志地从事原子量的测定 工作,是因为他高瞻远瞩地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他认为“这就是那时候化学研究最 重要的任务”间。贝采里乌斯测定原子量的方法与道尔顿相似,但他的基准选定氧=100, 对于化合物组成,他也采用了最简单比的假定。与道尔顿不同的是,他在坚特自己亲自通过 实验测定化含量的同时,时时注意吸取他人的科研成果。比如像盖·吕萨克(L, J.Gay.Lussac,1778~1850)的气体反应体积简单比定律;杜隆(P.L.Dulong 1785~1838)和培蒂(A,T,peit,1791~1820)的原子热容定律以及他的学生米希尔 里希(E,E,Miischerlich,1794w1863)的同品型规律等,大约在1828年,贝采里乌 斯结合原子热容定律和同晶型定律把他长期弄错的钾、钠。银的原子量纠正过来。正是由于 他能够博采众长,持之以恒,才得出了比较准确的原子量,以自己的辛勤劳动为后来门捷列 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开辟了道路,在化学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三、庚尼查罗的杰出贡献 在19世纪上半叶的五十多年里,从道尔顿到贝采里乌斯,虽然有很多人致力于原子量 的测定,但由于对化合物中原子组成比的确定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合理的解决办法,更主要的 是当时对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尚混淆不清,因而使原子量的测定长期处于极其混乱的状态,阵 入了困境,这期间,尽管法国著名化学家杜马(」.B,A.Duma5,1800~1884)曾于 1826年发明了筒便的蒸气密度测定法,并曾试图利用这一方法,通过测定分子量计算原子 量。但因为他虽然 有不同数目的原子”间。“他还指出:“.只要我们把分子与原子区别开来,只要我 们把用以比较分子数目和重量的标志与用以推导原子量的标志不混为一谈只要我们最后心 中不固执这类成见:以为化合物的分子可以含不同数目的原子,而各种单质的分子却都只能 含一个原子或相同数目的原子,那么,它(指阿佛加德罗分子理论,包括安培后来的观点)】 和已知事实就毫无矛盾之处”☒,康尼查罗正是在明确区分了原子和分子的基础上,通过测 定分子量结合物质重量组成分析结果提出了如下结论当考虑一系列某一元素的化合物时 其中必然有一种或几种化合物中只含有一个原子的这种元素那么在一系列该元素的重量值 中,最小值就是该元素原子量的约值7,康尼查罗的上述工作,澄清了当时一些错误观 点,统一了分歧意见,为原子一分子论的发展和确定扫除了障碍,使得原子一分子论整理成 为一个协调的系统,从而大大地推进了原子景的测定工作。对此德国著各化学家迈尔 (J.L.Meyer,1830~1895)给予极高的评价。与前人相比,康尼查罗在原子量的测定上 没有什么特殊的发现,但由于他决定性地论证了事实上只有一门化学学科和一套原子量,从 而在化学发展的重要时刻做出了杰出贡献。在这其中,工作非凡,成绩斐然的是瑞典的化学大师贝采里乌斯(J.J.Berzelius, 1779~1848)。这位近代“化学大厦”的卓越建筑师,对近代化学的贡献涉及诸多方面。 其中最为非凡的是他用了近二十年的时间,在极其简陋的实验室里测定了大约两千种化合物 的化合量,并据此在 1814~1826 年的 12 年里连续发表了三张原子量表,所列元素多达 49 种[5][6]。其中大部分原子量已接近现代原子量数值,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极其难能 可贵的。 贝采里乌斯之所以能在长达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孜孜不倦、专心致志地从事原子量的测定 工作,是因为他高瞻远瞩地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他认为“这就是那时候化学研究最 重要的任务”[4]。贝采里乌斯测定原子量的方法与道尔顿相似,但他的基准选定氧= 100。 对于化合物组成,他也采用了最简单比的假定。与道尔顿不同的是,他在坚持自己亲自通过 实验测定化含量的同时,时时注意吸取他人的科研成果。比如像盖·吕萨克(L, J.Gay.Lussac, 1778~1850)的气体反应体积简单比定律;杜隆(P.L.Dulong, 1785~1838)和培蒂(A,T,peiit,1791~1820)的原子热容定律以及他的学生米希尔 里希(E.E. Miischerlich,1794~1863)的同晶型规律等。大约在 1828 年,贝采里乌 斯结合原子热容定律和同晶型定律把他长期弄错的钾、钠。银的原子量纠正过来。正是由于 他能够博采众长,持之以恒,才得出了比较准确的原子量,以自己的辛勤劳动为后来门捷列 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开辟了道路,在化学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三、庚尼查罗的杰出贡献 在 19 世纪上半叶的五十多年里,从道尔顿到贝采里乌斯,虽然有很多人致力于原子量 的测定,但由于对化合物中原子组成比的确定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合理的解决办法,更主要的 是当时对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尚混淆不清,因而使原子量的测定长期处于极其混乱的状态,陷 入了困境。这期间,尽管法国著名化学家杜马(J.B.A.Dumas,1800~1884)曾于 1826 年发明了简便的蒸气密度测定法,并曾试图利用这一方法,通过测定分子量计算原子 量。但因为他虽然 有不同数目的原子”[4]。“他还指出:“. . 只要我们把分子与原子区别开来,只要我 们把用以比较分子数目和重量的标志与用以推导原子量的标志不混为一谈,只要我们最后心 中不固执这类成见:以为化合物的分子可以含不同数目的原子,而各种单质的分子却都只能 含一个原子或相同数目的原子,那么,它(指阿佛加德罗分子理论,包括安培后来的观点) 和已知事实就毫无矛盾之处”[2].康尼查罗正是在明确区分了原子和分子的基础上,通过测 定分子量结合物质重量组成分析结果,提出了如下结论:当考虑一系列某一元素的化合物时, 其中必然有一种或几种化合物中只含有一个原子的这种元素,那么在一系列该元素的重量值 中,最小值就是该元素原子量的约值[2][4][7]。康尼查罗的上述工作,澄清了当时一些错误观 点,统一了分歧意见,为原子—分子论的发展和确定扫除了障碍,使得原子—分子论整理成 为一个协调的系统,从而大大地推进了原子景的测定工作。对此德国著各化学家迈尔 (J.L.Meyer,1830~1895)给予极高的评价[3]。与前人相比,康尼查罗在原子量的测定上 没有什么特殊的发现,但由于他决定性地论证了事实上只有一门化学学科和一套原子量,从 而在化学发展的重要时刻做出了杰出贡献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