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有400多个供水不足,其中108个严重缺水 主要信息 主要信息二 (2)你查阅的资料显示世界各国节水各有奇招,这对你参与此次征文活动很有启发。请你从下面材料 中提取有关节水的三个关键词。(2分) 【材料二】澳大利亚是一个节水意识很强的国家,政府要求国民尽量减少用水时无故流失,充分利用 湿地和泻湖等自然环境蓄集降水和过滤污水,尽可能节省每一滴水。 三个关键词:① (答出两个即可) (3)下面是同学们在作文中提出的节水措施。请你指出其中不属于“节水”的两项。 (2分) A、随手关水龙头 B、用温水煮饭C、手洗衣服 D、一水多用 E、用脸盆洗脸F、多喝开水少喝饮料 三、阅读(10-24小题,共44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9、这首诗具有情景交融的表达效果,请你就此作简要分析。(2分) 答: 10、这首诗表现了菊花什么样的品格?(1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16分)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 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 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l.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去国怀乡 (2)至若春和景明 (3)而或长烟一空 (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1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译文: (2)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 13.文中表现古仁人胸襟宽广的句子是 。(2分 14.作者不借笔墨地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喜、因己而悲的心情,其目的是什么?(3分) 5.当今社会,有的人过分看重物质和金钱,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而一千多年前的范仲淹却追求“不 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境界。请谈谈你对此的认识。(3分)2 有 400 多个供水不足,其中 108 个严重缺水。 主要信息一: 主要信息二: (2)你查阅的资料显示世界各国节水各有奇招,这对你参与此次征文活动很有启发。请你从下面材料 中提取有关节水的三个关键词。(2 分) 【材料二】澳大利亚是一个节水意识很强的国家,政府要求国民尽量减少用水时无故流失,充分利用 湿地和泻湖等自然环境蓄集降水和过滤污水,尽可能节省每一滴水。 三个关键词:① ;② ;③ 。(答出两个即可) (3)下面是同学们在作文中提出的节水措施。请你指出其中不属于“节水”的两项。 (2 分) A、随手关水龙头 B、用温水煮饭 C、手洗衣服 D、一水多用 E、用脸盆洗脸 F、多喝开水少喝饮料 三、阅读(10~24 小题,共 44 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3 分) 菊 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9、这首诗具有情景交融的表达效果,请你就此作简要分析。(2 分) 答: 。 10、这首诗表现了菊花什么样的品格?(1 分) 答: 。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15 题。(16 分)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 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 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平。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 分) (1)去.国怀乡 (2)至若春和景.明 (3)而或.长烟一空 (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1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译文: (2)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 13.文中表现古仁人胸襟宽广的句子是: 。(2 分) 14.作者不惜笔墨地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喜、因己而悲的心情,其目的是什么?(3 分) 答: 15.当今社会,有的人过分看重物质和金钱,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而一千多年前的范仲淹却追求“不 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境界。请谈谈你对此的认识。(3 分) 答: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