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十三 第二章的结论 …………………………………………………… 145 商品经济的意义(145)。——(1)村社内部的资本 主义矛盾(145—146)。——(2)“非农民化”(146— 147)。——(3)《资本论》中对这一过程的评述(147 —149)。——(4)农民资产阶级(149—150)。—— (5)农村无产阶级。全欧类型的带有份地的农业工 人(150—153)。——(6)中等农民(153—154)。—— (7)资本主义国内市场的形成(154)。——(8)分化 的增长,移民的意义(154—155)。——(9)商业资 本和高利贷资本。理论上的问题的提法。这两种资 本形式跟产业资本的联系(155—158)。——(10)工 役制及其对农民分化的影响(158—159)。 第三章 地主从徭役经济到资本主义经济的过渡……………… 160 一 徭役经济的基本特点 ……………………………………………… 160 农奴经济制度的实质及其条件(160—162)。 二 徭役经济制度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结合 ………………………… 162 改革后旧制度的残余(162—165)。——工役制度和 资本主义制度(165—166);哪一种制度比较普遍(166— 168)。——工役制度之过渡到资本主义制度(168)。 三 对工役制度的评述 ……………………………………………… 168 工役制的形式(168—172)。—— 实物地租及其意义 (172—173)。——工役制下的劳动报酬(173—175)。 ——工役制下的人身依附(175—176)。——对工役 制的总的评价(176—177)。 四 工役制度的衰落 ………………………………………………… 177 两种工役制(177—178)。——农民分化的意义(179— 180)。——斯捷布特先生的评述(181)。——著作 界的评述(181—182)。 五 民粹派对问题的态度 …………………………………………… 182 目 录 5 十三 第二章的结论 …………………………………………………… 145 商品经济的意义(145)。——(1)村社内部的资本 主义矛盾(145—146)。——(2)“非农民化”(146— 147)。——(3)《资本论》中对这一过程的评述(147 —149)。——(4)农民资产阶级(149—150)。—— (5)农村无产阶级。全欧类型的带有份地的农业工 人(150—153)。——(6)中等农民(153—154)。—— (7)资本主义国内市场的形成(154)。——(8)分化 的增长,移民的意义(154—155)。——(9)商业资 本和高利贷资本。理论上的问题的提法。这两种资 本形式跟产业资本的联系(155—158)。——(10)工 役制及其对农民分化的影响(158—159)。 第三章 地主从徭役经济到资本主义经济的过渡……………… 160 一 徭役经济的基本特点 ……………………………………………… 160 农奴经济制度的实质及其条件(160—162)。 二 徭役经济制度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结合 ………………………… 162 改革后旧制度的残余(162—165)。——工役制度和 资本主义制度(165—166);哪一种制度比较普遍(166— 168)。——工役制度之过渡到资本主义制度(168)。 三 对工役制度的评述 ……………………………………………… 168 工役制的形式(168—172)。—— 实物地租及其意义 (172—173)。——工役制下的劳动报酬(173—175)。 ——工役制下的人身依附(175—176)。——对工役 制的总的评价(176—177)。 四 工役制度的衰落 ………………………………………………… 177 两种工役制(177—178)。——农民分化的意义(179— 180)。——斯捷布特先生的评述(181)。——著作 界的评述(181—182)。 五 民粹派对问题的态度 …………………………………………… 182 目 录 5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