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说明文专题训练 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说明文阅读(二) 姓名: 五、“中国”一词的前世今生 ①何尊于1963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的贾村。内胆底部有一篇铭文,其中“宅兹中国”是“中 国”二字最早的文字记载 ②《左传·庄公三十一年》有“凡诸侯有四夷之功,则献于王,王以警于夷。中国则否”的说法。《公 羊传·禧公四年》称:“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桓公救中国而攘夷狄,卒荆,以此为王者之事也 齐桓公救援邢、卫等国,被称作“救中国”,足见此时的“中国”,已经扩大到被认为是“诸夏”的国家 ③“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楚失华夏”。唐孔颖达疏:“华夏为中 也。”“华夏”所指即为中原,至今仍为中国的别称 ④“中国”一词后来随着所指对象不同而有不同的含义。大致说来,有以下六种概念:一是指京师(首 都)。二是指天子直接统治的地区,如诸葛亮对孙权说:“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三是指中原地区。四是指国内、内地,如《史记·武帝本纪》:“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 五是指诸夏族居住的地区。六是指华夏或汉族建立的国家,《史记》《汉书》经常出现这样的称谓。所以自 汉代开始,人们常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 ⑤“中国”一词所指范围,随着时代的推移而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的扩展过程。“中国”一名虽有三 千年文字记载的历史,但它仅仅是一种地域观念,从夏、商、周开始直至清末,从来没有一个王朝或政权 曾以“中国”作为正式国名。 ⑥“中国”的别名,除上述的“华夏”外,还有“中华”“九州”“四海”“神州”等称呼。“中华 最初指黄河流域一带,《三国志》裴注中最早出现了“中华”一词。随着版图的扩大,凡属中原王朝所管 辖的地方都统称为“中华”,泛指全国。“九州”之名,起于战国中期,一直沿用至今。 ⑦“中国”正式作为国名,则始于辛亥革命以后。 (有删改) 【注释】①何尊:中国西周早期一个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贵族所作的祭器。 阅读全文,概括选文的说明内容。(2分) 2.选文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1分) 3.选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下列选项,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至今仍为中国的别称。 B.《史记·武帝本纪》:“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中的“中国”一词指国内、内地 ∂.从夏、商、周开始直到清末,“中国”一名从未作为一个王朝或政权的正式国名,它仅仅是一种地域 D.“中国”一词后来随着所指对象不同而有六种不同概念 六、验证码到底有什么用 ①年底的网络售票高峰中,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的“12306图形验证码系统”让很多购票者“吐 槽”:在较低画质下分辨橘子、橙子;鱿鱼、章鱼以及明星照片等,有一些确实难以分辨。对此人们不禁中考说明文专题训练 1 / 4 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说明文阅读(二) 姓名: 五、 “中国”一词的前世今生 ①何尊①于 1963 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的贾村。内胆底部有一篇铭文,其中“宅兹中国”是“中 国”二字最早的文字记载。 ②《左传·庄公三十一年》有“凡诸侯有四夷之功,则献于王,王以警于夷。中国则否”的说法。《公 羊传·禧公四年》称:“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桓公救中国而攘夷狄,卒荆,以此为王者之事也。” 齐桓公救援邢、卫等国,被称作“救中国”,足见此时的“中国”,已经扩大到被认为是“诸夏”的国家。 ③“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楚失华夏”。唐孔颖达疏:“华夏为中国 也。”“华夏”所指即为中原,至今仍为中国的别称。 ④“中国”一词后来随着所指对象不同而有不同的含义。大致说来,有以下六种概念:一是指京师(首 都)。二是指天子直接统治的地区,如诸葛亮对孙权说:“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三是指中原地区。四是指国内、内地,如《史记·武帝本纪》:“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 五是指诸夏族居住的地区。六是指华夏或汉族建立的国家,《史记》《汉书》经常出现这样的称谓。所以自 汉代开始,人们常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 ⑤“中国”一词所指范围,随着时代的推移而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的扩展过程。“中国”一名虽有三 千年文字记载的历史,但它仅仅是一种地域观念,从夏、商、周开始直至清末,从来没有一个王朝或政权 曾以“中国”作为正式国名。 ⑥“中国”的别名,除上述的“华夏”外,还有“中华”“九州”“四海”“神州”等称呼。“中华” 最初指黄河流域一带,《三国志》裴注中最早出现了“中华”一词。随着版图的扩大,凡属中原王朝所管 辖的地方都统称为“中华”,泛指全国。“九州”之名,起于战国中期,一直沿用至今。 ⑦“中国”正式作为国名,则始于辛亥革命以后。 (有删改) 【注释】①何尊:中国西周早期一个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贵族所作的祭器。 1.阅读全文,概括选文的说明内容。(2 分) 2.选文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1 分) 3.选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下列选项,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至今仍为中国的别称。 B.《史记·武帝本纪》:“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中的“中国”一词指国内、内地。 C.从夏、商、周开始直到清末,“中国”一名从未作为一个王朝或政权的正式国名,它仅仅是一种地域 观念。 D.“中国”一词后来随着所指对象不同而有六种不同概念。 六、验证码到底有什么用 ①年底的网络售票高峰中,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的“12306 图形验证码系统”让很多购票者“吐 槽”:在较低画质下分辨橘子、橙子;鱿鱼、章鱼以及明星照片等,有一些确实难以分辨。对此人们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