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382 工程科学学报,第40卷,第11期 度传感器安置在固定支架上并进行吊装,通过改变 为1.5m,分别采用竖直向前、相对45°、相背45°三 氧浓度传感器距送氧口的轴向距离来探测不同位置 种送氧方式,两送氧口的间距及具体安装位置,如图 的氧气浓度,就可以测得密闭建筑空间内任意轴向 2所示.分别研究送氧口个数、送氧口管径、送氧流 或径向位置处的氧气浓度. 量及送氧方式等不同时,密闭建筑房间内的富氧特 单送氧口位于侧墙壁面中心位置距地面高度 性及富氧效果.每组实验的条件及内容,如表1 1.5m处,双送氧口安装于侧墙壁面上,距地面高度 所示 20 cm (c) 图2不同送氧方式的双送氧口位置示意图.(a)竖直向前:(b)相对45°:(c)相背45° Fig.2 Schematic diagram of double oxygen-feeding ports for different oxygen-feeding modes:(a)vertical forward-facing port;(b)45 opposing port;(c)45back-to-back port 表1实验条件及内容 Table 1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and contents 送氧口个数及 送氧体积 送氧口 总送氧流量/ 单个送氧口流量/ 送氧流速/ 序号 方式 分数/% 管径/mm (m3.h1) (m3.h-1) (ms-1) 1(竖 多 6 2.0 2.00 7.08 1(经) 99 b 1.5 1.50 5.31 3 1(经直) 99 10 1.0 1.00 3.54 1(整直) 99 10 0.5 0.50 1.77 1(经) 99 10 0.2 0.20 0.71 6 1(竖直) 99 6 2.0 2.00 19.66 > 1(竖直) 99 6 1.5 1.50 14.74 1(经直) 99 6 1.0 1.00 9.83 9 1(竖直) 99 6 0.5 0.50 4.91 10 1(经直) 99 6 0.2 0.20 1.96 11 2(竖直.相附45”相背45°) 99 10 2.0 1.00 3.54 12 2(竖直.相对45”相背45) 90 10 1.5 0.75 2.66 13 2(竖直相对45“相背45) 99 10 1.0 0.50 1.77 14 2(竖直.相对45.相背5) 99 10 0.5 0.25 0.89 15 2(竖直.相对45°相背45) 99 10 0.2 0.10 0.36 16 2(竖直.相对45”相背5) 99 6 2.0 1.00 9.83 17 2(签直.相对45相背45) 99 6 1.5 0.75 7.37 18 2(整直.相对45°相背45) 99 6 1.0 0.50 4.91 19 2(整直.相对45°相45°) 99 6 0.5 0.25 2.46 20 2(直相对45相你45) 99 6 0.2 0.10 0.98 后,纯氧气体与周围气体发生对流扩散过程,且存在 2结果分析 的氧浓度差作为推动力使得富氧气体于室内空气迅 2.1送氧口个数、送氧口管径、送氧流量及送氧方 速混合,所以在送氧口附近轴向距离0~0.55m的 式不同时的氧气轴向最大浓度分布 范围内氧气浓度较高,而在轴向距离0.55~2m的 单送氧口送氧流量不同时的氧气轴向最大浓度 范围内氧气浓度呈递减趋势.由图3还可以看出, 分布,如图3所示.由图3可以看出,随着轴向距离 送氧流量为2m3.h-1时,管径为6mm的送氧口在轴 的逐渐增加,氧气轴向最大浓度呈递减趋势,且在距 向距离为0.15、0.35和0.55m的位置处的氧气轴 离送氧口轴向距离0.55m的范围内,氧气轴向浓度 向最大氧气体积分数分别为34.38%、26.41%、 迅速降低,然后逐渐稳定并接近环境中的氧浓度. 24.32%:管径为10mm的送氧口在轴向距离为 这是由于送氧口送出氧气体积分数为99%的氧气0.15、0.35和0.55m的位置处的氧气轴向最大氧气工程科学学报,第 40 卷,第 11 期 度传感器安置在固定支架上并进行吊装,通过改变 氧浓度传感器距送氧口的轴向距离来探测不同位置 的氧气浓度,就可以测得密闭建筑空间内任意轴向 或径向位置处的氧气浓度. 单送氧口位于侧墙壁面中心位置距地面高度 1郾 5 m 处,双送氧口安装于侧墙壁面上,距地面高度 为 1郾 5 m,分别采用竖直向前、相对 45毅、相背 45毅三 种送氧方式,两送氧口的间距及具体安装位置,如图 2 所示. 分别研究送氧口个数、送氧口管径、送氧流 量及送氧方式等不同时,密闭建筑房间内的富氧特 性及富氧效果. 每组实验的条件及内容,如表 1 所示. 图 2 不同送氧方式的双送氧口位置示意图. (a) 竖直向前; (b) 相对 45毅; (c) 相背 45毅 Fig. 2 Schematic diagram of double oxygen鄄feeding ports for different oxygen鄄feeding modes: ( a) vertical forward鄄facing port; ( b) 45毅 opposing port; (c) 45毅back鄄to鄄back port 表 1 实验条件及内容 Table 1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and contents 序号 送氧口个数及 方式 送氧体积 分数/ % 送氧口 管径/ mm 总送氧流量/ (m 3·h - 1 ) 单个送氧口流量/ (m 3·h - 1 ) 送氧流速/ (m·s - 1 ) 1 1(竖直) 99 10 2郾 0 2郾 00 7郾 08 2 1(竖直) 99 10 1郾 5 1郾 50 5郾 31 3 1(竖直) 99 10 1郾 0 1郾 00 3郾 54 4 1(竖直) 99 10 0郾 5 0郾 50 1郾 77 5 1(竖直) 99 10 0郾 2 0郾 20 0郾 71 6 1(竖直) 99 6 2郾 0 2郾 00 19郾 66 7 1(竖直) 99 6 1郾 5 1郾 50 14郾 74 8 1(竖直) 99 6 1郾 0 1郾 00 9郾 83 9 1(竖直) 99 6 0郾 5 0郾 50 4郾 91 10 1(竖直) 99 6 0郾 2 0郾 20 1郾 96 11 2(竖直、相对45毅 、相背45毅 ) 99 10 2郾 0 1郾 00 3郾 54 12 2(竖直、相对45毅 、相背45毅 ) 99 10 1郾 5 0郾 75 2郾 66 13 2(竖直、相对45毅 、相背45毅 ) 99 10 1郾 0 0郾 50 1郾 77 14 2(竖直、相对45毅 、相背45毅 ) 99 10 0郾 5 0郾 25 0郾 89 15 2(竖直、相对45毅 、相背45毅 ) 99 10 0郾 2 0郾 10 0郾 36 16 2(竖直、相对45毅 、相背45毅 ) 99 6 2郾 0 1郾 00 9郾 83 17 2(竖直、相对45毅 、相背45毅 ) 99 6 1郾 5 0郾 75 7郾 37 18 2(竖直、相对45毅 、相背45毅 ) 99 6 1郾 0 0郾 50 4郾 91 19 2(竖直、相对45毅 、相背45毅 ) 99 6 0郾 5 0郾 25 2郾 46 20 2(竖直、相对45毅 、相背45毅 ) 99 6 0郾 2 0郾 10 0郾 98 2 结果分析 2郾 1 送氧口个数、送氧口管径、送氧流量及送氧方 式不同时的氧气轴向最大浓度分布 单送氧口送氧流量不同时的氧气轴向最大浓度 分布,如图 3 所示. 由图 3 可以看出,随着轴向距离 的逐渐增加,氧气轴向最大浓度呈递减趋势,且在距 离送氧口轴向距离 0郾 55 m 的范围内,氧气轴向浓度 迅速降低,然后逐渐稳定并接近环境中的氧浓度. 这是由于送氧口送出氧气体积分数为 99% 的氧气 后,纯氧气体与周围气体发生对流扩散过程,且存在 的氧浓度差作为推动力使得富氧气体于室内空气迅 速混合,所以在送氧口附近轴向距离 0 ~ 0郾 55 m 的 范围内氧气浓度较高,而在轴向距离 0郾 55 ~ 2 m 的 范围内氧气浓度呈递减趋势. 由图 3 还可以看出, 送氧流量为 2 m 3·h - 1时,管径为 6 mm 的送氧口在轴 向距离为 0郾 15、0郾 35 和 0郾 55 m 的位置处的氧气轴 向最大氧气体积分数分 别 为 34郾 38% 、 26郾 41% 、 24郾 32% ;管径为 10 mm 的送氧口在轴向距离为 0郾 15、0郾 35 和 0郾 55 m 的位置处的氧气轴向最大氧气 ·1382·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