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C。=P凸 1 2PL 由式(4-3)可得: c,=1 u 利用(4-3)式消去uuo,可得任意半径r处的压强系数Cp: C。=1-5-F一 r.In(/) 2、弯管的压强损失△p可由弯管上游断面与弯管出口断面的平均压强差值得到,如认 为出口断面流速分布己基本均匀,其压强损失系数为: K= p 1 20 三、实验设备 实验在空气动力学多功能试验台上进行。气体以均匀速度进入实验弯管。在弯管的内 侧、外侧和径向壁面上设有测压孔,测压孔与多管测压计连接。 四、实验步骤 1、调整多管测压计使其水平:根据测压范围,使多管测压计的倾斜角在10°-30° 之间。然后将外壁面的测压管连到多管测压计上。 2、接通电源,慢慢开启风道上两侧的调节阀门,为了留有调整余量,阀门先不必开 到最大。待气流稳定后,记录外侧壁面各测压管读数。然后将外侧壁面测压管换至内侧壁 面上进行量测,此时应注意观察稳压箱的U型管读数是否有变化,有变化时调整阀门开度, 使稳压箱U型管的读数不变,气流稳定后记录内侧壁面各测压管读数。用同样方法测记径 向截面测压管读数。 3、实验完毕关机断电。 五、实验报告 记录观测数据:气流温度T= 空气密度 p三 kg/m3 1 大气压强P。= mmH,O 计算管道动压 2Pu= mmH,O 根据实际测量壁面各点压强1、计算内侧、外侧、径向的压强系数C:2、径向压强系数的理 论值与实验值比较:3、经过弯道流动的损失系数: △P K= 2 式中:△P一进出口压强变化值(平均值): 绘出内侧、外侧、径向的压强系数C的分布图。 外侧 壁面 内侧 壁面 径向 壁面 h 孔号 mmH,O Cp Cp N mmH,O mmH,O Cp 1010 0 2 0 1 2 p p p C u   由式(4-3)可得: 2 2 0 1 p u C u   利用(4-3)式消去 u/u0,可得任意半径 r 处的压强系数 Cp: 2 1 2 1 1 [ ] ln( / ) p r r C r r r     2、弯管的压强损失Δp 可由弯管上游断面与弯管出口断面的平均压强差值得到,如认 为出口断面流速分布已基本均匀,其压强损失系数为: 1 2 p K u   三、实验设备 实验在空气动力学多功能试验台上进行。气体以均匀速度进入实验弯管。在弯管的内 侧、外侧和径向壁面上设有测压孔,测压孔与多管测压计连接。 四、实验步骤 1、调整多管测压计使其水平;根据测压范围,使多管测压计的倾斜角在 10°–30° 之间。然后将外壁面的测压管连到多管测压计上。 2、接通电源,慢慢开启风道上两侧的调节阀门,为了留有调整余量,阀门先不必开 到最大。待气流稳定后,记录外侧壁面各测压管读数。然后将外侧壁面测压管换至内侧壁 面上进行量测,此时应注意观察稳压箱的 U 型管读数是否有变化,有变化时调整阀门开度, 使稳压箱 U 型管的读数不变,气流稳定后记录内侧壁面各测压管读数。用同样方法测记径 向截面测压管读数。 3、实验完毕关机断电。 五、实验报告 记录观测数据: 气流温度 T= ℃ 空气密度 ρ= kg/ m3 大气压强 Pa  mmH2O 计算管道动压  2 0 2 1 u mmH2O 根据实际测量壁面各点压强1、计算内侧、外侧、径向的压强系数CP;2、径向压强系数的理 论值与实验值比较;3、经过弯道流动的损失系数: 2 0 2 1 u P K    式中: P ——进出口压强变化值(平均值); 绘出内侧、外侧、径向的压强系数CP的分布图。 外侧 壁面 内侧 壁面 径向 壁面 孔号 h mmH2O CP h mmH2O CP h mmH2O CP
<<向上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