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染色阴性,大小为0.5~0.8μm×13~22μm。细菌具有1~4根极生鞭毛,不形成荚膜和 芽孢,两端着色较深。在肉汁胨培养基上,菌落污白色,不规则形或近圆形,直径1~4cm 湿润有光泽;在金氏B培养基上不产生荧光色素;在酪氨酸培养基上培养7d后可产生褐 色素使培养基变褐。病菌生长适温为28-35℃,低于10℃和高于37℃不能生长,致死温 度为52℃,1omin,pH66-68为最适,pH5.5-80时均能生长,能使硝酸盐还原产氨、脱 氮、不产生硫化氢和吲哚,可使石蕊牛乳变深蓝色。 发病条件 病菌随病残体在田间或在种姜内越冬,在土壤中可存活2年以上。调运带菌种姜是 病害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带菌种姜也是田间主要的初侵染源,其次是土壤中的病残 体和未充分腐熟的带菌粪肥。病菌多从伤口侵入根茎,沿维管束组织向上下蔓延,侵染 全株组织。水是传播病菌的主要途径,雨水、灌溉水都可传播病菌,地下害虫也能传病 发病的根茎腐烂,土中的病残体成为田间的再侵染源。浇水时病键姜灌溉水相串是病害 流行的重要原因。施肥不当,施未经充分腐熟的肥料或偏施氮肥有利于发病。种植过密 通风透光差,也有利于发病。据调查,每hm2植82,500株的姜地封行早,姜秆生长柔软 通风透光差,发病早而重:而每hm2植67,500株的姜地,通风好姜秆长势健状,发病轻。 病情与土壤中菌量及土壤性质有密切关系,一般连作地发病重,轮作发病轻,沙质土较 黏质土发病轻。另外,地下害虫多,或掰母姜时选成的伤口多等,易于发病。品质间有 差异,广东细肉姜、义乌首姜、浙江铁杆青等较抗病 病害控制 防治策略是实行轮作,加强栽培管理,及时喷药防治。 1选用无病种姜或种姜消毒从无病地留种或挑选无病种姜。挑选时,凡有水渍斑, 表皮易脱落或掰开姜种有黑褐圈纹,和手挤压有白色液汁溢出的,多为带病姜块,不能 作种用。姜种消毒可用40%甲醛100倍液浸种6h,效果较好。也可用硫酸链霉素,新植 霉素或卡那霉素500mg/kg浸种48h:也可用1:1:100波尔多液浸种20min,种姜伤口蘸草 木灰后下种。姜种收获后晾晒7~8d,促进伤口愈合,再剔除病姜后贮存于12~15℃的储 藏窖内 2轮作和加强栽培管理轮作以豆科或百合科葱属等作物为好,也可与十字花科、 禾本科作物有计划进行3年以上轮作,尽量避免与茄科植物轮作。选择地势高且干燥 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壤土作姜田,低洼地应起垄栽植。生长期及时拔除病株,集中处理 病穴内撒石灰粉消毒或喷撒、灌注药液(7.5~15L/hm2)。药剂为:5%硫酸铜,5%漂白粉 农用链霉素等,并将病穴埋好填实,周围筑土埂以防止病害扩展蔓延。加强肥水管理, 不用病残体或病土等沤制肥料:浇水最好人工浇灌,反对大水漫灌。及时防治地下害虫, 减少虫伤以减少侵染机会 4药剂控制播种以后用药液灌根1次,每株灌药θ5L;发病初期喷施或灌药剂, 每隔10d左右喷1次,共2-3次。所用药剂有:10%浸种灵、47%加瑞农、72%农用链霉 素等8 染色阴性,大小为 0.5~0.8μm×1.3~2.2μm。细菌具有 1~4 根极生鞭毛,不形成荚膜和 芽孢,两端着色较深。在肉汁胨培养基上,菌落污白色,不规则形或近圆形,直径 1~4cm。 湿润有光泽;在金氏 B 培养基上不产生荧光色素;在酪氨酸培养基上培养 7d 后可产生褐 色素使培养基变褐。病菌生长适温为 28~35℃,低于 10℃和高于 37℃不能生长,致死温 度为 52℃,10min,pH6.6~6.8 为最适,pH5.5~8.0 时均能生长,能使硝酸盐还原产氨、脱 氮、不产生硫化氢和吲哚,可使石蕊牛乳变深蓝色。 发病条件 病菌随病残体在田间或在种姜内越冬,在土壤中可存活 2 年以上。调运带菌种姜是 病害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带菌种姜也是田间主要的初侵染源,其次是土壤中的病残 体和未充分腐熟的带菌粪肥。病菌多从伤口侵入根茎,沿维管束组织向上下蔓延,侵染 全株组织。水是传播病菌的主要途径,雨水、灌溉水都可传播病菌,地下害虫也能传病。 发病的根茎腐烂,土中的病残体成为田间的再侵染源。浇水时病键姜灌溉水相串是病害 流行的重要原因。施肥不当,施未经充分腐熟的肥料或偏施氮肥有利于发病。种植过密 通风透光差,也有利于发病。据调查,每 hm2 植 82,500 株的姜地封行早,姜秆生长柔软, 通风透光差,发病早而重;而每 hm2 植 67,500 株的姜地,通风好姜秆长势健状,发病轻。 病情与土壤中菌量及土壤性质有密切关系,一般连作地发病重,轮作发病轻,沙质土较 黏质土发病轻。另外,地下害虫多,或掰母姜时选成的伤口多等,易于发病。品质间有 差异,广东细肉姜、义乌首姜、浙江铁杆青等较抗病。 病害控制 防治策略是实行轮作,加强栽培管理,及时喷药防治。 1.选用无病种姜或种姜消毒 从无病地留种或挑选无病种姜。挑选时,凡有水渍斑, 表皮易脱落或掰开姜种有黑褐圈纹,和手挤压有白色液汁溢出的,多为带病姜块,不能 作种用。姜种消毒可用 40%甲醛 100 倍液浸种 6h,效果较好。也可用硫酸链霉素,新植 霉素或卡那霉素 500mg/kg 浸种 48h;也可用 1:1:100 波尔多液浸种 20min,种姜伤口蘸草 木灰后下种。姜种收获后晾晒 7~8d,促进伤口愈合,再剔除病姜后贮存于 12~15℃的储 藏窖内。 2.轮作和加强栽培管理 轮作以豆科或百合科葱属等作物为好,也可与十字花科、 禾本科作物有计划进行 3 年以上轮作,尽量避免与茄科植物轮作。选择地势高且干燥, 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壤土作姜田,低洼地应起垄栽植。生长期及时拔除病株,集中处理, 病穴内撒石灰粉消毒或喷撒、灌注药液(7.5~15L/ hm2)。药剂为:5%硫酸铜,5%漂白粉, 农用链霉素等,并将病穴埋好填实,周围筑土埂以防止病害扩展蔓延。加强肥水管理, 不用病残体或病土等沤制肥料;浇水最好人工浇灌,反对大水漫灌。及时防治地下害虫, 减少虫伤以减少侵染机会。 4.药剂控制 播种以后用药液灌根 1 次,每株灌药 0.5L;发病初期喷施或灌药剂, 每隔 10d 左右喷 1 次,共 2~3 次。所用药剂有:10%浸种灵、47%加瑞农、72%农用链霉 素等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