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大气探测学》教学大纲 第一篇绪论、云、能见度和天气现象的观测(第1-5周) 第一章绪论(第1周) 1.1大气探测学研究的对象、任务和特点 12大气探测发展概况 1.3大气探测仪器及特性 14大气探测的“三性”要求 要点:1.大气探测仪器及特性和“三性”要求 第二章云的观测(第1-2周) 21概述 22云的分类和云状的定义与识别特征 23云的外形和成云的基本过程 24云状的相互演变及其与天气演变的关系 25云的国际电码及其天气意义 2.6云量和云高的观测 要点:1.云状的形态特征及其辨认; 2.云的形成机制、演变及其与天气系统的关系; 3.高、中、低云的云码编制及其天气意义 第三章能见度的观测(第3周) 41能见度及目标物视亮度方程 42气象能见度目测法 4.3能见度器测法 要点:1.目标物的亮度方程; 白天和夜间气象能见度的观测方法 3.能见度的器测仪器及观测方法 第四章天气现象的观测(第4周) 3.1概述 3.2天气现象的特征与符号 3.3天气现象观测和记录 34天气现象电码 要点:天气现象的特征、符号、电码 第一篇绪论、云、能见度和天气现象的观测实习(第5周) 第一篇绪论、云、能见度和天气现象单元考试(第5周)《大气探测学》教学大纲 第一篇 绪论、 云、能见度和天气现象的观测(第 1-5 周) 第一章 绪论 (第 1 周) 1.1 大气探测学研究的对象、任务和特点 1.2 大气探测发展概况 1.3 大气探测仪器及特性 1.4 大气探测的“三性”要求 要点:1. 大气探测仪器及特性和“三性”要求。 第二章 云的观测(第 1-2 周) 2.1 概述 2.2 云的分类和云状的定义与识别特征 2.3 云的外形和成云的基本过程 2.4 云状的相互演变及其与天气演变的关系 2.5 云的国际电码及其天气意义 2.6 云量和云高的观测 要点:1. 云状的形态特征及其辨认; 2. 云的形成机制、演变及其与天气系统的关系; 3. 高、中、低云的云码编制及其天气意义。 第三章 能见度的观测(第 3 周) 4.1 能见度及目标物视亮度方程 4.2 气象能见度目测法 4.3 能见度器测法 要点:1. 目标物的亮度方程; 2. 白天和夜间气象能见度的观测方法; 3. 能见度的器测仪器及观测方法。 第四章 天气现象的观测(第 4 周) 3.1 概述 3.2 天气现象的特征与符号 3.3 天气现象观测和记录 3.4 天气现象电码 要点:天气现象的特征、符号、电码。 第一篇 绪论、 云、能见度和天气现象的观测实习(第 5 周) 第一篇 绪论、 云、能见度和天气现象单元考试(第 5 周)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