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4)用“→←↑↓”寻找 tryon程序 5)回车两次,调用该程序 6)按AtF,激活文件莱单。 7)选择“运行”,回车,启动程序 8)对话输入反应条件,用ab键移动光标,输入不同数据。回车,计算开始 9)记录输出结果。 10)按At+R看每次碰撞的结果。(包括碰撞图、原子间距图、总的统计结果) 2.实验内容 1)根据程序提供的参数计算20条F+H2反应轨迹。从中选出一条反应轨迹和一条非反应轨 迹,通过结果菜单观察RAB,RBC,RcA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2)计算100条=0、_0时反应的轨线,记录反应几率、反应截面及产物的能态分布 3)计算100条与2)相同平动能条件下=1、J=0的反应轨线,记录碰撞结果。 4)计算100条与2)相同平动能条件下≠=0、J=1的反应轨线,记录结果 5)将2)中平动能增大一倍,保持I=0、J=0,计算100条反应轨线,记录碰撞结果 六、注意事项 1.严格按操作步骤进行,防止误操作。 2.模拟基元反应计算过程中,严禁中间停机,防止数据丢失 七、数据处理 1选择一条反应轨迹和一条非反应轨迹,描绘出RAB、RBC、RcA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根据所绘曲线,说明在反应碰撞和非反应碰撞过程中,RAB,RBC,RcA的变化规律。 2将前面实验内容2)~5)的结果记录填入下表,计算不同反应条件下得到反应几率的误差 通过比较不同反应条件下的反应几率,讨论对于F+H2反应来说,增加平动能、转动能或 振动能,哪个对HF的形成更为有利? 3.讨论分析不同反应条件下反应产物的能态分布结果。 振转|Et(0/ev 误反应截(Et)≠〈Ev)产(Ev)产物 2.0 2.0 4.0 【思考问题】 1准经典轨线法的基本物理思想与量子力学以及经典力学概念相比较各有哪些不同? 2使用准经典轨线法首先必须具备什么先决条件?一般如何解决这一问题?4)用“→←↑↓”寻找 trywin 程序。 5)回车两次,调用该程序。 6)按 Alt+F,激活文件莱单。 7)选择“运行”,回车,启动程序。 8)对话输入反应条件,用 Tab 键移动光标,输入不同数据。回车,计算开始。 9)记录输出结果。 10)按 Alt+R 看每次碰撞的结果。(包括碰撞图、原子间距图、总的统计结果) 2.实验内容 1)根据程序提供的参数计算 20 条 F+H2 反应轨迹。从中选出一条反应轨迹和一条非反应轨 迹,通过结果菜单观察 RAB,RBC,RCA 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2)计算 100 条 V=0、J=0 时反应的轨线,记录反应几率、反应截面及产物的能态分布。 3)计算 100 条与 2)相同平动能条件下 V=1、J=0 的反应轨线,记录碰撞结果。 4)计算 100 条与 2)相同平动能条件下 V=0、J=1 的反应轨线,记录结果。 5)将 2)中平动能增大一倍,保持 V=0、J=0,计算 100 条反应轨线,记录碰撞结果。 六、注意事项 1.严格按操作步骤进行,防止误操作。 2.模拟基元反应计算过程中,严禁中间停机,防止数据丢失。 七、数据处理 1.选择一条反应轨迹和一条非反应轨迹,描绘出 RAB、RBC、RCA 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根据所绘曲线,说明在反应碰撞和非反应碰撞过程中,RAB,RBC,RCA 的变化规律。 2.将前面实验内容 2)~5)的结果记录填入下表,计算不同反应条件下得到反应几率的误差; 通过比较不同反应条件下的反应几率,讨论对于 F+H2 反应来说,增加平动能、转动能或 振动能,哪个对 HF 的形成更为有利? 3.讨论分析不同反应条件下反应产物的能态分布结果。 振转 能 Et(0)/eV v J pr 误 差σ 反应截 面(a.u.) 〈Et〉产 物 eV 〈Ev〉产物 eV 〈Ev〉产物 eV 2.0 0 0 2.0 1 0 2.0 0 1 4.0 0 0 【思考问题】 1.准经典轨线法的基本物理思想与量子力学以及经典力学概念相比较各有哪些不同? 2.使用准经典轨线法首先必须具备什么先决条件?一般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向上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