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奉活人的社会议题渐渐压倒了供奉死人的宗教议题。从现实利益上说,对逝者的守制与对老 者的奉养,都要浪费大量劳动力,并不符合资源最优化配置的自然原则。然而,这种“不经 济”的行为却恰恰体现了文明的力量,即宣告一种基于“反哺”机制的群体关系的确立。在 个体意义上,孝敬父母本身必然包含着对晚辈生活“方便性”的牺牲。 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个体高度独立,包括从家族和家庭依赖关系中的解放。这 使代际成员的长期共处失去强制性,公共教育、全日工作和社会化福利体系,最终切断了原 有的“反哺”链条,于是出现越来越多失去回报的“空巢老人”。由于时间上的快节奏和空 间上的流动性,年轻人的自我认同更多来自社会角色尤其是职业角色,家庭日益远离作为国 家缩影和权力纽带的含义。这使“孝”作为—种崇高的政治话语迅速崩溃,还原为日常生活 中的利益话语和情感话语 将“孝”解释为功利性的交易似乎有“庸俗社会学”之嫌,因此有人试图寻求更自然的 心理依据,把它归结为人类的某种普遍情感。但是,如果没有内在的敬畏与顺从,奉养老人 就与豢养宠物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也就是说,仅仅根据强烈的审美感情—一“爱”,并不必 然导致“孝”的行为。另一方面,当我们讴歌伟大无私的母爱时,往往忘记了野兽的护崽之 情比人类更绝对、强烈和直接,它们会为保护幼崽而自不量力地攻击任何目标,不会想什么 养儿防老的问题。 因此,坦然承认“孝”的功利基础并不可耻,可耻的是对“孝”进行道貌岸然地掩耳盗 铃和无限绑架。人的感恩之情并非与生俱来,其前提是要有“恩”可感;而当情感内化为道 德习惯时,便拥有了难以抗拒的普遍性和必然性。所以,说到底,“孝”不仅是一种光荣的 美德,而且应当是一笔自由的交易和一份愉快的感情。 (节选自《当孝道遇上法 律》) 1.下列关于“孝”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奉活人的社会议题渐渐压倒了供奉死人的宗教议题。从现实利益上说,对逝者的守制与对老 者的奉养,都要浪费大量劳动力,并不符合资源最优化配置的自然原则。然而,这种“不经 济”的行为却恰恰体现了文明的力量,即宣告一种基于“反哺”机制的群体关系的确立。在 个体意义上,孝敬父母本身必然包含着对晚辈生活“方便性”的牺牲。 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个体高度独立,包括从家族和家庭依赖关系中的解放。这 使代际成员的长期共处失去强制性,公共教育、全日工作和社会化福利体系,最终切断了原 有的“反哺”链条,于是出现越来越多失去回报的“空巢老人”。由于时间上的快节奏和空 间上的流动性,年轻人的自我认同更多来自社会角色尤其是职业角色,家庭日益远离作为国 家缩影和权力纽带的含义。这使“孝”作为一种崇高的政治话语迅速崩溃,还原为日常生活 中的利益话语和情感话语。 将“孝”解释为功利性的交易似乎有“庸俗社会学”之嫌,因此有人试图寻求更自然的 心理依据,把它归结为人类的某种普遍情感。但是,如果没有内在的敬畏与顺从,奉养老人 就与豢养宠物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也就是说,仅仅根据强烈的审美感情——“爱”,并不必 然导致“孝”的行为。另一方面,当我们讴歌伟大无私的母爱时,往往忘记了野兽的护崽之 情比人类更绝对、强烈和直接,它们会为保护幼崽而自不量力地攻击任何目标,不会想什么 养儿防老的问题。 因此,坦然承认“孝”的功利基础并不可耻,可耻的是对“孝”进行道貌岸然地掩耳盗 铃和无限绑架。人的感恩之情并非与生俱来,其前提是要有“恩”可感;而当情感内化为道 德习惯时,便拥有了难以抗拒的普遍性和必然性。所以,说到底,“孝”不仅是一种光荣的 美德,而且应当是一笔自由的交易和一份愉快的感情。 (节选自《当孝道遇上法 律》) 1.下列关于“孝”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