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3期 程军等:油气垂向微运移的证据及特点 237 浅层水与深层水保持着一定的联系。 矿化度/g 离子含量/ x00051.0 驶头组 图1水化学成分的纵向变化(A—松辽盆地B—鄂尔多斯盆地) Fig. 1 Vertical variation of water chemical components(A. Songliao Basin; B Ordos Basin) 表2临盘地区地下水化学成分纵向变化 Table. 2 Vertical variation of ground water chemical components in Linpan aiea 类型 井号 化学成分gt 矿化度 HCO: 酚/吗L 阴离子顺序 深度/m 0.18 油田水 盘20 776s 0.2926.76 a·HO3-O421600~2200 盘152750 盘水10. QR承压水 盘水30 10~26 a·HO3‘“O2·410~520 Q潜水 邑15 169 0.37 a1·-OO3O 35~50 主要阴离子顺序 类组分之间在纵向上分布不均衡。 油气藏上方土壤烃类气体组分与当地石油或 联Cn-s-0 天然气化学成分具有相似性,其结构、轻重比等基 本一致。沙2井天然气与上覆近地表游离烃、土壤 H02→ 吸附烃的图谱特征(C1-C7)相似性很强(图3) 般在近地表可以生成一定的甲烷,但C以上的重 烃在近地表生物化学作用下难以生成,显然是深部 烃类微运移的结果。近地表的化探异常中烃类气 出a→0 体含量与地下深部的烃类气体含量有一定相关性, 21262422x01161411086420 按各自组分之间的相关系数排序完全一致,即重烃 图2泌阳凹陷地下水纵向变化特征 组分之间密切相关,C2与C3的相关系数最大,其 Fig. 2 Vertical variation of ground water in Biyang Sag 次是C3与C4,而甲烷与乙烷、丙烷、丁烷之间的相 1.2烃类气体 关系数最小,处于极次要地位,说明近地表烃类气 在钻井剖面中普遍存在着地球化学重力分异体与深部气体是同源的 和色层效应,分子量大的烃类微运移活动较弱,相 塔北地区奥陶系天然气、白垩系岩石吸附气同 对滞后,而分子量比较小的烃类具有较强的迁移能近地表沉积物中烃类气体的组成比例(甲烷百分含 力相对超前,故从油气储层到近地表分子量大的量分别是90.3,91.3和924)与结构(C1-C含量 烃类出现的频率逐渐降低,浓度逐渐变小,导致烃 o1994-2008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浅层水与深层水保持着一定的联系。 图 1 水化学成分的纵向变化(A —松辽盆地 ;B —鄂尔多斯盆地) Fig. 1 Vertical variation of water chemical components(A. Songliao Basin ;B. Ordos Basin) 表 2 临盘地区地下水化学成分纵向变化 Table. 2 Vertical variation of ground water chemical components in Linpan area 类型 井号 化学成分/ g·L - 1 Cl - SO4 2 - HCO3 - 矿化度 酚/μg.L - 1 阴离子顺序 深度/ m 油田水 盘 12 8136 0100 0118 17108 临 1 8146 0100 0113 17118 盘 20 13109 0100 0129 26176 盘 15 27150 0100 0115 55146 20~2900 Cl - →HCO3 - →SO4 2 - 1 600~2 200 Q2R 承压水 盘水 1 0119 0108 0115 0184 盘水 3 0119 0112 0114 0190 盘水 7 0119 0112 0116 0194 10~26 Cl - →HCO3 - →SO4 2 - 410~520 Q 潜水 邑 14 0137 0117 0127 1162 邑 15 1169 0120 0137 4152 邑 7 1114 0115 0127 3112 邑 2 1147 0119 0134 4100 10~45 Cl - →HCO3 - →SO4 2 - 35~50 图 2 泌阳凹陷地下水纵向变化特征 Fig. 2 Vertical variation of ground water in Biyang Sag 112 烃类气体 在钻井剖面中普遍存在着地球化学重力分异 和色层效应 ,分子量大的烃类微运移活动较弱 ,相 对滞后 ,而分子量比较小的烃类具有较强的迁移能 力 ,相对超前 ,故从油气储层到近地表 ,分子量大的 烃类出现的频率逐渐降低 ,浓度逐渐变小 ,导致烃 类组分之间在纵向上分布不均衡。 油气藏上方土壤烃类气体组分与当地石油或 天然气化学成分具有相似性 ,其结构、轻重比等基 本一致。沙 2 井天然气与上覆近地表游离烃、土壤 吸附烃的图谱特征 (C1 —C7 ) 相似性很强 (图 3) ,一 般在近地表可以生成一定的甲烷 ,但 C5 以上的重 烃在近地表生物化学作用下难以生成 ,显然是深部 烃类微运移的结果。近地表的化探异常中烃类气 体含量与地下深部的烃类气体含量有一定相关性 , 按各自组分之间的相关系数排序完全一致 ,即重烃 组分之间密切相关 ,C2 与 C3 的相关系数最大 ,其 次是 C3 与 C4 ,而甲烷与乙烷、丙烷、丁烷之间的相 关系数最小 ,处于极次要地位 ,说明近地表烃类气 体与深部气体是同源的。 塔北地区奥陶系天然气、白垩系岩石吸附气同 近地表沉积物中烃类气体的组成比例(甲烷百分含 量分别是 9013 ,9113 和 9214) 与结构 ( C1 —C4 含量 第 3 期 程 军等 :油气垂向微运移的证据及特点 732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