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与民屯之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胡沂聪颖卓异,少时即学有所成。他六岁时就已经学完《五经》,并且能够全文背诵, 字不忘;他还能坚守所学的儒道,不追逐时尚爱好。 B.胡沂深谋远虑,谏言能通观全局。他曾建议皇帝让难民回归田园,鼓励他们沿边防耕 种:并聚集重兵在险要的地方防守,以防敌人骚扰。 C.胡沂刚正不阿,不畏权臣。他屡上奏章请求皇帝除去弄权的龙大渊等人,并因此招致 忌恨;他还数次反对虞允文迎合皇帝的策略。 D.胡沂恬淡谦让,衣着端庄整肃。皇上很看重胡沂,想重用他,他却屡次请求离职;辞 官后,病重期间,他也端庄地戴上冠帽,毫不怠惰。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东作方兴,且虑敌人乘时惊扰,宜聚兵险隘防守。(5分) (2)上顾沂厚,有大用意,而沂资性恬退,无所依附,数请去。(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开龙门八节石滩(其一) 白居易 铁凿金锤殷若雷,八滩九石剑棱摧。 竹篙桂楫飞如箭,百筏千艘鱼贯来 振锡导师凭众力,挥金退傅施家财 他时相逐四方去,莫虑尘沙路不开 【注】①作此诗时,作者73岁。作者在诗前小序中说:“东都龙门潭之南有八节滩、九 峭石,船筏过此,例反破伤。舟人楫师推挽束缚,大寒之月,裸跣水中,饥冻有声,闻于终 夜。予尝有愿,力及则救之。会昌四年,有悲智僧道遇,适同发心,经营开凿,贫者出力, 仁者施财。”②振锡:指僧人持锡杖出行。锡,手杖。③汉太傅疏广年老告退,宣帝及皇太子 赐金丰厚,广既归乡里,日令共具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后因以“退傅挥金” 作致仕归乡、纵情宴游之典。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的第一句“若雷”的比喻,渲染凿锤之声洪大,展现出开滩场面的宏伟气势。 B.“剑棱”二字体现了此地凶险异常,“摧”字表现了往日深受其苦者今日之喜悦与民屯之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胡沂聪颖卓异,少时即学有所成。他六岁时就已经学完《五经》,并且能够全文背诵, 一字不忘;他还能坚守所学的儒道,不追逐时尚爱好。 B.胡沂深谋远虑,谏言能通观全局。他曾建议皇帝让难民回归田园,鼓励他们沿边防耕 种;并聚集重兵在险要的地方防守,以防敌人骚扰。 C.胡沂刚正不阿,不畏权臣。他屡上奏章请求皇帝除去弄权的龙大渊等人,并因此招致 忌恨;他还数次反对虞允文迎合皇帝的策略。 D.胡沂恬淡谦让,衣着端庄整肃。皇上很看重胡沂,想重用他,他却屡次请求离职;辞 官后,病重期间,他也端庄地戴上冠帽,毫不怠惰。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东作方兴,且虑敌人乘时惊扰,宜聚兵险隘防守。(5 分) (2)上顾沂厚,有大用意,而沂资性恬退,无所依附,数请去。(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开龙门八节石滩①(其一) 白居易 铁凿金锤殷若雷,八滩九石剑棱摧。 竹篙桂楫飞如箭,百筏千艘鱼贯来。 振锡②导师凭众力,挥金退傅③施家财。 他时相逐四方去,莫虑尘沙路不开。 【注】①作此诗时,作者 73 岁。作者在诗前小序中说:“东都龙门潭之南有八节滩、九 峭石,船筏过此,例反破伤。舟人楫师推挽束缚,大寒之月,裸跣水中,饥冻有声,闻于终 夜。予尝有愿,力及则救之。会昌四年,有悲智僧道遇,适同发心,经营开凿,贫者出力, 仁者施财。”②振锡:指僧人持锡杖出行。锡,手杖。③汉太傅疏广年老告退,宣帝及皇太子 赐金丰厚,广既归乡里,日令共具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后因以“退傅挥金” 作致仕归乡、纵情宴游之典。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诗的第一句“若雷”的比喻,渲染凿锤之声洪大,展现出开滩场面的宏伟气势。 B.“剑棱”二字体现了此地凶险异常,“摧”字表现了往日深受其苦者今日之喜悦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