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补充:1940年,S0choa用同位素实验测定了在呼吸链中02的消耗与ATP生成的 关系,为此提出P/0比的概念 当一对电子经呼吸链传给02的过程中所产生的ATP分子数。实质是伴随ADP磷酸 化所消耗的无机磷酸的分子数与消耗分子氧的氧原子数之比,称为P/0比。 NADH的P/0比为3,ATP是在3个不连续的部位生成的:第一个部位是在MADH和 辅酶Q之间(NADH脱氢酶);第二个在辅酶Q和细胞色素C之间(细胞色素C还原 酶);第三个在细胞色素a和氧之间(细胞色素c氧化酶)。 呼吸过程中,消耗的02和产生的ATP分子数之比。一般为3,即2e-通过呼吸链 传至02所产生的ATP的分子数。NADH途径产生ATP为2.5,FADH2产生ATP为1.5 3、好氧性自主固氮菌既然好氧,但为什么又要呼吸驱氧,不会影响呼吸么? 答:菌的生长需要氧,特定结构行驶固氮作用,要厌氧,所以通过呼吸消耗掉周围 的氧,利于固氮。 微生物过量产生次生代谢产物对自身有什么好处 答:不明确,是否可以理解成轻度失控? 2、固氮菌自身好氧,酶却厌氧,为什么会这样? 答:固氮只是菌代谢的一个方面,而且在有氮源的时候,固氮作用被抑制。好氧菌 是指分解代谢产能过程中氧气作为最终电子受体 只有HMP途径而无EMP途径的微生物有何特点? 答:代谢产物有差异,比如HMP途径的菌进行异型乳酸发酵,而具有EMP途径的 微生物进行同型乳酸发酵。 固氮酶固氮过程中 Mg-ATP结合是如何结合的?为什么镁离子而不是其它二价 离子? 答:不知道。 2、丙酮丁酸梭菌发酵是严格厌氧菌中唯一可大规模生产发酵,为什么唯独其可大 规模生产?厌氧菌难以大规模生产原因? 答:更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战争需要。厌氧菌容易生产,因为没有供氧需求。补充:1940 年,S Ochoa 用同位素实验测定了在呼吸链中 O2 的消耗与 ATP 生成的 关系,为此提出 P/O 比的概念。 当一对电子经呼吸链传给 O2 的过程中所产生的 ATP 分子数。实质是伴随 ADP 磷酸 化所消耗的无机磷酸的分子数与消耗分子氧的氧原子数之比,称为 P/O 比。 NADH 的 P/O 比为 3,ATP 是在 3 个不连续的部位生成的:第一个部位是在 NADH 和 辅酶 Q 之间(NADH 脱氢酶);第二个在辅酶 Q 和细胞色素 C 之间(细胞色素 C 还原 酶);第三个在细胞色素 a 和氧之间(细胞色素 c 氧化酶)。 呼吸过程中,消耗的 O2 和产生的 ATP 分子数之比。一般为 3,即 2e-通过呼吸链 传至 O2 所产生的 ATP 的分子数。NADH 途径产生 ATP 为 2.5,FADH2 产生 ATP 为 1.5。 3、 好氧性自主固氮菌既然好氧,但为什么又要呼吸驱氧,不会影响呼吸么? 答:菌的生长需要氧,特定结构行驶固氮作用,要厌氧,所以通过呼吸消耗掉周围 的氧,利于固氮。 第九组: 1、 微生物过量产生次生代谢产物对自身有什么好处? 答:不明确,是否可以理解成轻度失控? 2、 固氮菌自身好氧,酶却厌氧,为什么会这样? 答:固氮只是菌代谢的一个方面,而且在有氮源的时候,固氮作用被抑制。好氧菌 是指分解代谢产能过程中氧气作为最终电子受体。 3、 只有 HMP 途径而无 EMP 途径的微生物有何特点? 答:代谢产物有差异,比如 HMP 途径的菌进行异型乳酸发酵,而具有 EMP 途径的 微生物进行同型乳酸发酵。 第十组: 1、 固氮酶固氮过程中 Mg-ATP 结合是如何结合的?为什么镁离子而不是其它二价 离子? 答:不知道。 2、 丙酮丁酸梭菌发酵是严格厌氧菌中唯一可大规模生产发酵,为什么唯独其可大 规模生产?厌氧菌难以大规模生产原因? 答:更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战争需要。厌氧菌容易生产,因为没有供氧需求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