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枣疯病 Jujube witche's broom 枣疯病是枣树上的毁灭性病害。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尤以河北、河南、山东等省发生最 为普遍,危害严重。该病一旦发生,幼树1~2年、大树3~4年,便很快死亡,致使大片枣 林被毁 症状 枣疯病的发生,一般是先从一个或几个枝条开始,然后再传播到其他枝条,最后扩展至 全株,但也有整株同时发病的 枣疯病的症状特点是枝叶丛生,由花器返祖和芽的不正常萌发所致。花器返祖,是指整个花 器变为营养器官,花柄延长成枝条,花瓣、萼片和雄蕊肥大、变绿、延长成枝叶,雌蕊全部 转化成小枝。由雌蕊、雄蕊变成的小枣头,呈纤细丛生状,而且经过冬天后仍不脱落。芽的 不正常萌发,主要表现为病株的一年生发育枝的正芽和多年生发育枝的隐芽均萌发为发育 枝,新生发育枝上的芽又可萌发成小枝,如此不断地逐级生枝就形成了丛枝状,直到四次枣 头的主芽不再萌发。病枝纤细,节间变短,叶小而萎黄。病枝一般不结果。病树健枝能结果 但其所结果实大小不一,果面凹凸不平,着色不匀,果肉多渣,汁少味淡,不堪食用。疯枝 上的叶片,先是叶肉变黄,叶脉仍绿,而后整叶逐渐变黄,叶缘上卷,暗淡无光,硬而发脆, 秋后干枯不落。病根上的不定芽,可大量萌发长出一从丛短疯枝,出土后枝叶细小、黄绿 日晒后全部焦枯呈“刷状”。后期病根皮层变褐腐烂,最后整株枯死 病原 在60年代,普遍认为枣疯病病原是一种病毒。1974-1978年间,通过电镜观察,在枣 疯病树体内不仅发现有类似棒状病毒的质粒(直径12nm,长300~400nm,最长可达1000nm), 而且在病叶叶脉筛胞中还观察到了形态不一的典型的植原体( Phytoplasma),其质粒大小为 80~720nm,故认为枣疯病是由病毒和类菌原体混合侵染 目前研究,认为枣疯病的病原主要是植原体。因为通过电镜观察,不仅在枣疯病树韧皮 部超薄切片和其提取液中观察到了植原体,而且在枣疯病树上饲养的传病叶蝉的唾液腺超薄 切片中也发现有植原体存在。其植原体为不规则球状,直径90~260nm,外膜厚度为 82~92nm,堆积成团或联结成串。另外,作为枣疯病原为植原体的旁证是用四环素族抗生 物质对枣疯病树进行治疗,其丛枝黄化症状明显受到抑制或减轻,这与许多植物植原体病害 对四环素族抗菌素的反应完全一致。 病害循环枣疯病 Jujube Witche’s Broom 枣疯病是枣树上的毁灭性病害。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尤以河北、河南、山东等省发生最 为普遍,危害严重。该病一旦发生,幼树 1~2 年、大树 3~4 年,便很快死亡,致使大片枣 林被毁。 症状 枣疯病的发生,一般是先从一个或几个枝条开始,然后再传播到其他枝条,最后扩展至 全株,但也有整株同时发病的。 枣疯病的症状特点是枝叶丛生,由花器返祖和芽的不正常萌发所致。花器返祖,是指整个花 器变为营养器官,花柄延长成枝条,花瓣、萼片和雄蕊肥大、变绿、延长成枝叶,雌蕊全部 转化成小枝。由雌蕊、雄蕊变成的小枣头,呈纤细丛生状,而且经过冬天后仍不脱落。芽的 不正常萌发,主要表现为病株的一年生发育枝的正芽和多年生发育枝的隐芽均萌发为发育 枝,新生发育枝上的芽又可萌发成小枝,如此不断地逐级生枝就形成了丛枝状,直到四次枣 头的主芽不再萌发。病枝纤细,节间变短,叶小而萎黄。病枝一般不结果。病树健枝能结果, 但其所结果实大小不一,果面凹凸不平,着色不匀,果肉多渣,汁少味淡,不堪食用。疯枝 上的叶片,先是叶肉变黄,叶脉仍绿,而后整叶逐渐变黄,叶缘上卷,暗淡无光,硬而发脆, 秋后干枯不落。病根上的不定芽,可大量萌发长出一丛丛短疯枝,出土后枝叶细小、黄绿、 日晒后全部焦枯呈“刷状”。后期病根皮层变褐腐烂,最后整株枯死。 病原 在 60 年代,普遍认为枣疯病病原是一种病毒。1974-1978 年间,通过电镜观察,在枣 疯病树体内不仅发现有类似棒状病毒的质粒(直径 12nm,长 300~400nm,最长可达 1000nm), 而且在病叶叶脉筛胞中还观察到了形态不一的典型的植原体(Phytoplasma),其质粒大小为 80~720nm,故认为枣疯病是由病毒和类菌原体混合侵染。 目前研究,认为枣疯病的病原主要是植原体。因为通过电镜观察,不仅在枣疯病树韧皮 部超薄切片和其提取液中观察到了植原体,而且在枣疯病树上饲养的传病叶蝉的唾液腺超薄 切片中也发现有植原体存在。其植原体为不规则球状,直径 90~260nm,外膜厚度为 8.2~9.2nm,堆积成团或联结成串。另外,作为枣疯病原为植原体的旁证是用四环素族抗生 物质对枣疯病树进行治疗,其丛枝黄化症状明显受到抑制或减轻,这与许多植物植原体病害 对四环素族抗菌素的反应完全一致。 病害循环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