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新郑:“十年一剑”促均衡 取消“择校”,各高中校长抓阄抽取生源是河南省新郑市高中招生的一道风景。而支撑这一 风景的,是当地政府转变教育发展思路,扶弱促强,使城乡学校实现从硬件到师资均衡发展的举 措。这就是得到教育部肯定的“新郑模式 新郑市是一个60多万人口的县级市。1997年以前,新郑市仅有两所普通高中。那时,新郑 每年中招都要上演“择校大战”:新郑一中好学生“挤破头”,二中却为生源差“皱眉头”。上高中难, 上一中更难,引来社会一片责难声 从1997年起,新郑市政府在投资新建三中时,开始改革招生办法,逐步减少一中优先录取名 额,使三所高中均分生源。即由教育体育局对中招上线考生电脑排位,由三所学校抓阄抽取,使 各校生源基本均衡。2004年以后,新郑市又新建了两所高中,变为5所高中均分生源。 均衡生源为校间打造了平等竞争的平台。一中校长助理王福民说:“以往一中录取的都是尖 子生,老师即使睡大觉,好学生照样上大学。如今要想保住名校的牌子,就得下工夫了。”二中 教师苏凯霞说:“按过去那种招生办法二中再努力也赶不上一中。现在比高低,拼的是实力。”2006 年河南省高考理科状元就出自二中。 生源均衡仅是为改变“择校”迈出的第一步,政府重点扶持弱校,使各校硬件设施、师资力量基本 相当,才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 在“扶弱促强”原则指导下,近年来新郑每年投入近亿元资金,重点改善薄弱学校和建设新校 新郑还通过从优势学校抽调骨干充实新校、弱校的办法,推动师资均衡。新郑三中建校之初,就 从一中抽调了10名骨干教师和管理人员 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是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内容。2003年,新郑市在实现城乡教师同工同酬 的基础上,给边远农村教师每月增加了50元津贴:有计划地优先安排农村教师进修;抽调名师到 薄弱学校任职、兼课。经过多年坚持,新郑农村教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在生源、硬件、师资等基本均衡的前提下,各校竞争激烈,比肩前进,促进了教育规模和水 平的整体提高。2006年,新郑市高中在校生已是9年前的5倍。20D6年高考5所高中上线率不相 上下,而新郑市高考上线人数、上线率等指标,已连续6年居于全省前列。 高中教育的均衡发展带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新郑模式”的魅力所在。依据初中综合考评 成绩,给初中学校分配高中入学名额,是新郑市的另一个创造 过去,由于乡镇初中办学条件差,有的地方甚至连续几年没有一名学生考上高中。从1998 年起,新郑市政府教育督导室每年对乡镇和学校进行综合评估,将各校初中生人数、巩固率、办 学条件、教育管理、教学成绩等都纳入评估,并据此分配高中招生名额。每年中招前,根据各初半月谈 - 10 - 新郑:“十年一剑”促均衡 取消“择校”,各高中校长抓阄抽取生源是河南省新郑市高中招生的一道风景。而支撑这一 风景的,是当地政府转变教育发展思路,扶弱促强,使城乡学校实现从硬件到师资均衡发展的举 措。这就是得到教育部肯定的“新郑模式”。 新郑市是一个60多万人口的县级市。 1997年以前,新郑市仅有两所普通高中。那时,新郑 每年中招都要上演“择校大战”:新郑一中好学生“挤破头”,二中却为生源差“皱眉头”。上高中难, 上一中更难,引来社会一片责难声。 从1997年起,新郑市政府在投资新建三中时,开始改革招生办法,逐步减少一中优先录取名 额,使三所高中均分生源。即由教育体育局对中招上线考生电脑排位,由三所学校抓阄抽取,使 各校生源基本均衡。2004年以后,新郑市又新建了两所高中,变为5所高中均分生源。 均衡生源为校间打造了平等竞争的平台。一中校长助理王福民说:“以往一中录取的都是尖 子生,老师即使睡大觉,好学生照样上大学。如今要想保住名校的牌子,就得下工夫了。”二中 教师苏凯霞说:“按过去那种招生办法二中再努力也赶不上一中。现在比高低,拼的是实力。”2006 年河南省高考理科状元就出自二中。 生源均衡仅是为改变“择校”迈出的第一步,政府重点扶持弱校,使各校硬件设施、师资力量基本 相当,才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 在“扶弱促强”原则指导下,近年来新郑每年投入近亿元资金,重点改善薄弱学校和建设新校。 新郑还通过从优势学校抽调骨干充实新校、弱校的办法,推动师资均衡。新郑三中建校之初,就 从一中抽调了10名骨干教师和管理人员。 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是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内容。 2003年,新郑市在实现城乡教师同工同酬 的基础上,给边远农村教师每月增加了50元津贴;有计划地优先安排农村教师进修;抽调名师到 薄弱学校任职、兼课。经过多年坚持,新郑农村教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在生源、硬件、师资等基本均衡的前提下,各校竞争激烈,比肩前进,促进了教育规模和水 平的整体提高。 2006年,新郑市高中在校生已是9年前的5 倍。20D6年高考5所高中上线率不相 上下,而新郑市高考上线人数、上线率等指标,已连续6年居于全省前列。 高中教育的均衡发展带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新郑模式”的魅力所在。依据初中综合考评 成绩,给初中学校分配高中入学名额,是新郑市的另一个创造。 过去,由于乡镇初中办学条件差,有的地方甚至连续几年没有一名学生考上高中。从1998 年起,新郑市政府教育督导室每年对乡镇和学校进行综合评估,将各校初中生人数、巩固率、办 学条件、教育管理、教学成绩等都纳入评估,并据此分配高中招生名额。每年中招前,根据各初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