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⑤作为史学问题存在的夏文化研究,目前主要依赖于考古学的分析,但未来还有更大的 探索空间。诸如早期文字与权力、文明之间的互动关系;人群的流动与婚姻、家族形态;早 期国家区域中心与周边聚落的控制关系、地方行政机构等问题都是当前夏文化研究的薄弱环 (摘编自常怀颖《打开夏文化认知的新视界》,《光明日报》2019年3月4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夏时期历史问题的研究与讨论,远未达到可以脱离历史文本记录而单独构建的水平,必须 在先秦史整体研究框架下进行 B.鉴于甲骨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小概率”的学科发现,不具备普遍性,历史学家和考古学 家不能对夏文字的横空出世抱有希望。 C.夏文化探索无法脱离考古材料,是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共识,这既是对考古发现的憧憬, 也是将既有考古发现的诠释转化为历史记载话语系统的愿望。 D.历史文本是对过去事实有意识、有选择的记录,对东周以来关于夏时期的文献记载不能简 单定为是为了某种政治或理想的伪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采用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层次上逐层递进。 B.文章第③段论述了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对夏文化探索不能脱离考古材料的重要性 C.文章第④段强调了对历史文本再认知的问题,并指出夏文化研究的关键所在 D.文章对夏文化研究的累累硕果和薄弱问题均有论及,体现出辩证的态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认为,基于陶寺朱书陶文的发现,在文献史学编年体系内的夏时期,必有与殷墟甲骨 文同属一种书写体系的文字存在。 B.用殷墟做样板和标准,用发现王陵来证明夏王的存在的难度很大,因为晚商前的王陵规模 小,缺少明确标示身份地位的特征 C.对于夏文化的认知突破,应该将考古内证与出土文献的话语背景分析相衔接,如果偏离于 端,则会导致片面判断。 D.早期文字与权力、文明之间的互动关系,人群的流动与婚姻、家族形态等问题取得突破性 研究之后,才能打开夏文化认知的新视界 高三语文共(10)页第2页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 绸之路”的重大倡议。近6年来,这一重大倡议全球瞩目、应者云集。2013年至2018年,中 国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超过6万亿美元,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超过900 亿美元,在沿线国家完成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額超过4000亿美元。实践充分表明,共建“一带 路”不仅是经济合作,而且为推进经济全球仳健康发展开辟了重要途径,为全球治理体系 变革提供了中国方案,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自中国,更属于世界;根植于历史,更面向未来;重点面向亚 欧非大陆,也向所有伙伴开放。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已经从理念 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化为现实,成为开放包容的平台、各方共同打造的全球公共产品。共 建“一带一路”倡议顺应历史大潮,所体现的价值观和发展观符合全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内在要求,也符合沿线国家人民渴望共享发展杋遇、创造美妤生活的强烈愿望和热切期待。 (摘编自《一带一路倡议源自中国属于世界》,《人民日报》2019年4月23日) 材料二 国家贸易额占全球比重⑤作为史学问题存在的夏文化研究,目前主要依赖于考古学的分析,但未来还有更大的 探索空间。诸如早期文字与权力、文明之间的互动关系;人群的流动与婚姻、家族形态;早 期国家区域中心与周边聚落的控制关系、地方行政机构等问题都是当前夏文化研究的薄弱环 节。 (摘编自常怀颖《打开夏文化认知的新视界》,《光明日报》2019 年 3 月 4 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夏时期历史问题的研究与讨论,远未达到可以脱离历史文本记录而单独构建的水平,必须 在先秦史整体研究框架下进行。 B.鉴于甲骨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小概率”的学科发现,不具备普遍性,历史学家和考古学 家不能对夏文字的横空出世抱有希望。 C.夏文化探索无法脱离考古材料,是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共识,这既是对考古发现的憧憬, 也是将既有考古发现的诠释转化为历史记载话语系统的愿望。 D.历史文本是对过去事实有意识、有选择的记录,对东周以来关于夏时期的文献记载不能简 单定为是为了某种政治或理想的伪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文章采用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层次上逐层递进。 B.文章第③段论述了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对夏文化探索不能脱离考古材料的重要性。 C.文章第④段强调了对历史文本再认知的问题,并指出夏文化研究的关键所在。 D.文章对夏文化研究的累累硕果和薄弱问题均有论及,体现出辩证的态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文章认为,基于陶寺朱书陶文的发现,在文献史学编年体系内的夏时期,必有与殷墟甲骨 文同属一种书写体系的文字存在。 B.用殷墟做样板和标准,用发现王陵来证明夏王的存在的难度很大,因为晚商前的王陵规模 小,缺少明确标示身份地位的特征。 C.对于夏文化的认知突破,应该将考古内证与出土文献的话语背景分析相衔接,如果偏离于 一端,则会导致片面判断。 D.早期文字与权力、文明之间的互动关系,人群的流动与婚姻、家族形态等问题取得突破性 研究之后,才能打开夏文化认知的新视界。 高三语文共(10)页第 2 页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2013 年 9 月和 10 月,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 绸之路”的重大倡议。近 6 年来,这一重大倡议全球瞩目、应者云集。2013 年至 2018 年,中 国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超过 6 万亿美元,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超过 900 亿美元,在沿线国家完成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超过 4000 亿美元。实践充分表明,共建“一带 一路”不仅是经济合作,而且为推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开辟了重要途径,为全球治理体系 变革提供了中国方案,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自中国,更属于世界;根植于历史,更面向未来;重点面向亚 欧非大陆,也向所有伙伴开放。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已经从理念 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化为现实,成为开放包容的平台、各方共同打造的全球公共产品。共 建“一带一路”倡议顺应历史大潮,所体现的价值观和发展观符合全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内在要求,也符合沿线国家人民渴望共享发展机遇、创造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和热切期待。 (摘编自《一带一路倡议源自中国属于世界》,《人民日报》2019 年 4 月 23 日) 材料二 “一带一路”国家贸易额占全球比重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