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4)质量保证:质量保证是指为了提供足够的信任表明实体能够满足质量要求,而 在质量体系中实施并根据需要进行证实的全部有计划和有系统的活动。 (5)质量体系:质量体系是指为实施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 (6)质量审核:质量审核是指确定质量活动和有关结果是否符合计划的安排,以及 这些安排是否有效地实施并适合于达到预定的目标、有系统、独立的检查。 (7)管理评审:管理评审是指由最高管理者就质量方针和目标,对质量体系的现状 和适应性进行的正式评价。 (8)质量计划:质量计划是指针对特定的产品、项目或合同,规定专门的质量措施、 资源和活动顺序的文件。 2.质量保证体系的构成和质量职能的分配 质量保证体系包括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两者缺一不可。通过采用管理评审,内外 部的审核,实验室之间验证、比对等方式、不断使质量体系完善和健全,以保证实验室 有信心、有能力为社会出具准确、可靠的检测报告。 3.标准方法与标准物质 3.1标准分类与标准化 1标准分类:标准是以科学、技术、实践经验和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部门人员 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1)层级分类法:是指按照标准审批权限和作用范围对标准进行分类。根据这种分 类方法,我国标准可以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等四级。 (2)性质分类法:是指按照标准的约束性对标准进行分类。根据这种分类方法,分 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两类。 (3)属性分类法:是指按照本身的属性对标准进行分类。由于标准的属性有众多的 种类和复杂的层次,所以只能按其基本属性分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3类。 (3)对象分析法:是指按照标准对象进行分类。我国的标准分为基础标准、安全标 准、卫生标准、环保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管理标准、其他标准等8类。 1.标准化 标准化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 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标准化过程表明: (1)标准化是一个活动过程。 (2)标准化的目的和作用是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 (3)标准化是综合性的技术基础和科学管理手段,是提高质量的依据,是实现高效 率和高效益的先进的科学方法。42 (4)质量保证:质量保证是指为了提供足够的信任表明实体能够满足质量要求,而 在质量体系中实施并根据需要进行证实的全部有计划和有系统的活动。 (5)质量体系:质量体系是指为实施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 (6)质量审核:质量审核是指确定质量活动和有关结果是否符合计划的安排,以及 这些安排是否有效地实施并适合于达到预定的目标、有系统、独立的检查。 (7)管理评审:管理评审是指由最高管理者就质量方针和目标,对质量体系的现状 和适应性进行的正式评价。 (8)质量计划:质量计划是指针对特定的产品、项目或合同,规定专门的质量措施、 资源和活动顺序的文件。 2.质量保证体系的构成和质量职能的分配 质量保证体系包括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两者缺一不可。通过采用管理评审,内外 部的审核,实验室之间验证、比对等方式、不断使质量体系完善和健全,以保证实验室 有信心、有能力为社会出具准确、可靠的检测报告。 3. 标准方法与标准物质 3.1 标准分类与标准化 1.标准分类:标准是以科学、技术、实践经验和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部门人员 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1)层级分类法:是指按照标准审批权限和作用范围对标准进行分类。根据这种分 类方法,我国标准可以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等四级。 (2)性质分类法:是指按照标准的约束性对标准进行分类。根据这种分类方法,分 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两类。 (3)属性分类法:是指按照本身的属性对标准进行分类。由于标准的属性有众多的 种类和复杂的层次,所以只能按其基本属性分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3 类。 (3)对象分析法:是指按照标准对象进行分类。我国的标准分为基础标准、安全标 准、卫生标准、环保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管理标准、其他标准等 8 类。 1.标准化 标准化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 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标准化过程表明: (1)标准化是一个活动过程。 (2)标准化的目的和作用是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 (3)标准化是综合性的技术基础和科学管理手段,是提高质量的依据,是实现高效 率和高效益的先进的科学方法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