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①海沟是切穿岩石圈的深大断裂 地形上,狭长深沟。伴随地震、火山活动 马里亚纳海沟-11030米 ②海沟附近地震分布有规律 贝尼奥夫带。 震源分布,由海至陆、深度增加。呈向陆地倾斜的带状 ③岛弧是火山成因的 ④海沟是不对称的地热流异常区 海沟处地热流值较低,但向陆侧强烈的火山活动热流值很高 向洋一侧则无热流值增大的表现 火山(岛弧)与海沟之间有一段距离。 3.海底平顶山及特征 洋底吟洋内加深右方压山宣+海 岛屿(露出水面) ①海底平顶山线状排列大致与洋脊垂直 ②海底平顶山上有浅水生物礁化石。(现代水下200-2000多米深 说明曾位于浅水范围 ③同位素年龄,由近洋脊向远离洋脊依次变老;沉入水下的近洋脊向 远离洋脊深度加深。 大量的洋底考察使人们发现这样一些海底特征是原来地质理论所不能 解释的,于是,1961年,首先由美国地震学家迪茨(iete)式提出了海底 的概念,接着1962赫斯(Hess)给予了进一步的阐述。使海底扩张成为较 系统的学说后来不完善)。 二、海底扩张的提出和基本内容 (一)1961迪茨Dte首先提出的 1962赫斯Hess不断补充和丰富。 (二)基本内容 1 由于地幔温度不均匀导致密度不均匀,引起软流圈甚至整个地幔 热对流而形成环流 地幔环流的上升流处在地表形成洋脊,来自深处的岩浆反复从洋 脊的裂谷处涌出冷凝后形成新洋壳,洋壳驮在软流圈上随环流冋两侧 漂移。因此新洋壳在洋脊处不断生长,洋壳向两侧扩张,越老的洋壳 距洋脊越远。7 ① 海沟是切穿岩石圈的深大断裂 地形上,狭长深沟。伴随地震、火山活动 马里亚纳海沟 -11030 米 ② 海沟附近地震分布有规律———贝尼奥夫带。 震源分布,由海至陆、深度增加。呈向陆地倾斜的带状。 ③ 岛弧是火山成因的 ④ 海沟是不对称的地热流异常区: 海沟处地热流值较低,但向陆一侧强烈的火山活动,热流值很高; 向洋一侧则无热流值增大的表现。 火山(岛弧)与海沟之间有一段距离。 3.海底平顶山及特征 ① 海底平顶山线状排列大致与洋脊垂直 ② 海底平顶山上有浅水生物礁化石。( 现代水下 200-2000 多米深) 说明曾位于浅水范围。 ③ 同位素年龄,由近洋脊向远离洋脊依次变老;沉入水下的近洋脊向 远离洋脊深度加深。 大量的洋底考察使人们发现这样一些海底特征是原来地质理论所不能 解释的,于是,1961 年,首先由美国地震学家迪茨(Diete)正式提出了海底 的概念,接着 1962 赫斯(Hess)给予了进一步的阐述。使海底扩张成为较 系统的学说(后来不完善)。 二、海底扩张的提出和基本内容 (一)1961 迪茨Dite 首先提出的; 1962 赫斯 Hess 不断补充和丰富。 (二) 基本内容 1. 由于地幔温度不均匀导致密度不均匀,引起软流圈甚至整个地幔 热对流而形成环流。 2. 地幔环流的上升流处在地表形成洋脊,来自深处的岩浆反复从洋 脊的裂谷处涌出冷凝后形成新洋壳,洋壳驮在软流圈上随环流向两侧 漂移。因此新洋壳在洋脊处不断生长,洋壳向两侧扩张,越老的洋壳 距洋脊越远。 洋底除洋中脊山系外,还有玄武质火山高地——海山: 岛屿(露出水面) 海底平顶山-—沉于水下,亦称 guyot(盖约特)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