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2期 崔铁军,等:基于因素空间的人工智能样本选择策略 ·347· 能的最基本操作就是模仿人对问题做出选择。人 (物理符号系统)03]和行为模拟(感知动作系 的选择过程是宏观到微观的过程,先选择关心的 统)43。这些研究更加倾向于以数据为基础的分 方面,再选择具体的定性定量特征,这是从内涵 析,但这并不是人脑真正的问题处理方式。正如 到外延的过程。目前人工智能的三大主流学派及 莫拉维克悖论所说,人脑擅长对于逻辑、理念及 大数据和深度学习等都是基于数据的研究。即首 感情方面的处理;而具体的定量数值处理则不擅 先从大数据的处理开始,再进行数据归类分析各 长。例如:别人送了一些苹果,你要选择一个吃 类别之间的关系抽象为范围,再根据范围关系抽 掉。你首先会根据自己的经验来选择因素从而判 象为因素,最终用因素定义概念,完成外延到内 断选择哪个苹果,从苹果的颜色、大小、形状等方 涵的建立。因此人对样本的选择过程与现有人工 面进行判断。无论这次选择是否令你满意,其经 智能样本选择过程是相反的。 验都会留在大脑中。相反一般不会有人拿着色 关于人工智能的处理过程、理念及模型等有 谱、直尺等去对每一个苹果进行测量,再通过复 些研究:知识驱动的智能生态网络研究;基于 杂的数学方法选择。高度抽象和演绎行为的多数 功能模型和层次分析法的智能方案构建;基于 信息来源于人的直观感受,比如视觉、听觉、触 深度确定性的智能车汇流模型;多智能体情绪 觉、味觉等。这些不提供具体信息,而只是客观 仿真模型;小波智能模型时序预测;智能电网 事物在某些因素的表象。人通过事前表象和事后 可靠性模型预测,智能化云制造系统m:智能网 效果来判断是否完成目标,并形成对应关系。因 联环境下的车辆跟驰模型⑧,智能制造成熟度评 此作者认为人对事物的理解首先是因素层面的理 估模型;智能模型与自主智能系统,智能网联 解与运算,如果难以确定才会使用因素的相进行 车环境下的数据转发模型:机制主义人工智能 模糊或精确分析。 理论;人工智能的概念、方法、机遇;人工智 汪培庄教授提出的因素空间也对莫拉维克悖 能与科学方法创新。这些研究各有所长,解决 论提出了相同的观点:1)只要找到描述因素,高 的问题也各不相同。但正如莫拉维克悖论) 级理性思维活动都是简单的:2)低级本能活动之 所述,高级的人类思维需要数据较少;反而人类 所以困难,是因为人们不知道使用何种因素描述 的基本行为需要大量数据描述。这其实并不矛 它们;3)因素由人输给机器,输给因素越多,机器 盾,高级思维涉及的因素很多;而基本行为则很 就越聪明。根据莫拉维克悖论,基于数据的人工 少。人在分析问题时首先关注因素而不是数据: 智能方法很难完成对人脑智能的模拟;同时受大 但人工智能方法需要大量数据。 数据获得条件限制也难以完成。 为解决莫拉维克悖论提出的问题,论文基于 因素空间理论161网和作者的相关研究9:2对人的 2人的选择等同于比较 基本选择行为在人工智能框架下予以实现。最终 人的思维、感情及逻辑推理基本是对少量样 建立了人工智能样本选择策略网络模型。 本进行的。人们从古至今都是在少量样本组成的 1莫拉维克悖论 样本空间中选择。不同在于由于信息及大数据技 术的发展,选择的样本空间越来越大。因此从以 20世纪80年代,由H莫拉维克等人提出了 前的信息不对称变成了选择综合症。实际上人脑 一种现象:像逻辑演绎这样高级理性思维只需要 对大样本空间有自己的处理策略。人脑将大样本 相对很少的计算能力,而实现感知、运动等低等 空间细化,形成样本数量大致相同的子样本空间 级智能活动却需要耗费巨大的计算资源,即莫拉 来处理,当然这和个人的记忆和处理能力有关。 维克悖论。 通常的,人脑在子样本空间中选择最好的样本保 这也许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方向。目前 留,这样多个子样本空间就得到了各自最好的样 普遍认为人工智能应涉及大数据智能理论:跨媒 本组成下一轮样本空间进一步选择。该策略也应 体感知;人机协同智能、群体智能、个体控制与优 用于各大电商平台的购物车策略。过程中人脑基 化、机器学习、类脑智能和量子智能等。但现有 本使用因素及其相之间的推理和运算,这种运算 人工智能基础普遍基于大数据分析抽象形成数学 适合于人脑,且处理速度相当快。 模型,进而模拟人受外界刺激后的响应。当然这 在样本空间中选择最好样本的具体过程则是 是当下较为有效的方法。也形成了三大人工智能 比较,更为具体的是两两比较,类似于冒泡法,由 流派,即结构模拟(人工神经网络)229、功能模拟 于人脑并不擅长并行处理。那么回到莫拉维克悖能的最基本操作就是模仿人对问题做出选择。人 的选择过程是宏观到微观的过程,先选择关心的 方面,再选择具体的定性定量特征,这是从内涵 到外延的过程。目前人工智能的三大主流学派及 大数据和深度学习等都是基于数据的研究。即首 先从大数据的处理开始,再进行数据归类分析各 类别之间的关系抽象为范围,再根据范围关系抽 象为因素,最终用因素定义概念,完成外延到内 涵的建立。因此人对样本的选择过程与现有人工 智能样本选择过程是相反的。 关于人工智能的处理过程、理念及模型等有 一些研究:知识驱动的智能生态网络研究[1] ;基于 功能模型和层次分析法的智能方案构建[2] ;基于 深度确定性的智能车汇流模型[3] ;多智能体情绪 仿真模型[4] ;小波智能模型时序预测[5] ;智能电网 可靠性模型预测[6] ;智能化云制造系统[7] ;智能网 联环境下的车辆跟驰模型[8] ;智能制造成熟度评 估模型[9] ;智能模型与自主智能系统[10] ;智能网联 车环境下的数据转发模型[11] ;机制主义人工智能 理论[12] ;人工智能的概念、方法、机遇[13] ;人工智 能与科学方法创新[14]。这些研究各有所长,解决 的问题也各不相同。但正如莫拉维克悖论[ 1 5 ] 所述,高级的人类思维需要数据较少;反而人类 的基本行为需要大量数据描述。这其实并不矛 盾,高级思维涉及的因素很多;而基本行为则很 少。人在分析问题时首先关注因素而不是数据; 但人工智能方法需要大量数据。 为解决莫拉维克悖论提出的问题,论文基于 因素空间理论[16-18] 和作者的相关研究[19-26] 对人的 基本选择行为在人工智能框架下予以实现。最终 建立了人工智能样本选择策略网络模型。 1 莫拉维克悖论 20 世纪 80 年代,由 H.莫拉维克等人提出了 一种现象:像逻辑演绎这样高级理性思维只需要 相对很少的计算能力,而实现感知、运动等低等 级智能活动却需要耗费巨大的计算资源,即莫拉 维克悖论。 这也许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方向。目前 普遍认为人工智能应涉及大数据智能理论;跨媒 体感知;人机协同智能、群体智能、个体控制与优 化、机器学习、类脑智能和量子智能等。但现有 人工智能基础普遍基于大数据分析抽象形成数学 模型,进而模拟人受外界刺激后的响应。当然这 是当下较为有效的方法。也形成了三大人工智能 流派,即结构模拟 (人工神经网络) [27-29] 、功能模拟 (物理符号系统) [ 3 0 - 3 3 ] 和行为模拟 (感知动作系 统) [34-35]。这些研究更加倾向于以数据为基础的分 析,但这并不是人脑真正的问题处理方式。正如 莫拉维克悖论所说,人脑擅长对于逻辑、理念及 感情方面的处理;而具体的定量数值处理则不擅 长。例如:别人送了一些苹果,你要选择一个吃 掉。你首先会根据自己的经验来选择因素从而判 断选择哪个苹果,从苹果的颜色、大小、形状等方 面进行判断。无论这次选择是否令你满意,其经 验都会留在大脑中。相反一般不会有人拿着色 谱、直尺等去对每一个苹果进行测量,再通过复 杂的数学方法选择。高度抽象和演绎行为的多数 信息来源于人的直观感受,比如视觉、听觉、触 觉、味觉等。这些不提供具体信息,而只是客观 事物在某些因素的表象。人通过事前表象和事后 效果来判断是否完成目标,并形成对应关系。因 此作者认为人对事物的理解首先是因素层面的理 解与运算,如果难以确定才会使用因素的相进行 模糊或精确分析。 汪培庄教授提出的因素空间也对莫拉维克悖 论提出了相同的观点:1) 只要找到描述因素,高 级理性思维活动都是简单的;2) 低级本能活动之 所以困难,是因为人们不知道使用何种因素描述 它们;3) 因素由人输给机器,输给因素越多,机器 就越聪明。根据莫拉维克悖论,基于数据的人工 智能方法很难完成对人脑智能的模拟;同时受大 数据获得条件限制也难以完成。 2 人的选择等同于比较 人的思维、感情及逻辑推理基本是对少量样 本进行的。人们从古至今都是在少量样本组成的 样本空间中选择。不同在于由于信息及大数据技 术的发展,选择的样本空间越来越大。因此从以 前的信息不对称变成了选择综合症。实际上人脑 对大样本空间有自己的处理策略。人脑将大样本 空间细化,形成样本数量大致相同的子样本空间 来处理,当然这和个人的记忆和处理能力有关。 通常的,人脑在子样本空间中选择最好的样本保 留,这样多个子样本空间就得到了各自最好的样 本组成下一轮样本空间进一步选择。该策略也应 用于各大电商平台的购物车策略。过程中人脑基 本使用因素及其相之间的推理和运算,这种运算 适合于人脑,且处理速度相当快。 在样本空间中选择最好样本的具体过程则是 比较,更为具体的是两两比较,类似于冒泡法,由 于人脑并不擅长并行处理。那么回到莫拉维克悖 第 2 期 崔铁军,等:基于因素空间的人工智能样本选择策略 ·347·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