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638年)以后,普遍使用活字印刷(明末邸报的活字印刷是我国新闻传播技术一大进步)。 出版和派送京报,从明朝中叶起,成为一项公开的职业。明末的“京报”曾经刊载过社会新 闻。但在官方的严密控制下,清朝的大部分“京报”只能刊载一些官方允许发布的文件和消 息。清朝入关后,北京的报房曾经达到十家以上,它们所出的报纸仍称“京报”。内容与明 朝后期的“京报”相近。(清末《京报》和近氏报有相似处) (五)古代农民起义军和年代劳动人民的革命宣传活动 早期农民起义者的宣传手段。流行于明末李自成、张献忠部农民军的揭贴旗报(以布做成)和 牌报(以质轻和便于携带的方形木牌做成)(内容宣传政策,供人传阅,冲破消息封锁,宣 传了起义军“免赋”、“均田”、“迎闯王,不纳粮”政策和纪律,报道战况,起安抚人民和瓦 解敌人作用)。近代反帝运动中涌现的揭贴、传单和时事宣传画。义和团运动时期的揭贴与 传单。太平天国时期大量印发的《天父下凡诏书》、《太平救世歌》等宣传小册子。太平天国 时期的墙报(黄纸,手写或印刷。揭罪行、号召起义、与地主决斗,法令、任免)(都具有 传播新闻和政治宣传作用)。洪仁在太平天国后期提出的关于创办“新闻馆”和发行“新闻 篇”的主张。(《资政新篇》“条陈列款”中提出办报主张。标志中国近代新的报刊思想的萌 二、十九世纪外国人在中国的办报活动 (一)外国人在华办报活动的开始(1815-1839) 近代化报刊在中国的出现是和外国的入侵同时开始的,最早的用中文出版的近代化报刊和最 先在我国用外文出版的近代化报刊,都是外国人首先创办的(中国新闻史上通称为外报)。 外国人在中国办报的目的(以传教为名,入侵中国宣传)。1815—1842年是近代外国人在 中国办报的第一个阶段。这一阶段主要的有代表性的报刊。1815年在马六甲创刊的《察世 俗每月统记传》,是历史上的第一份中文的近代化报刊。它的出版发行情况(七年之久),它 的创办人和主要编辑人员,它的内容和特点(“宣传‘神理’,介绍基督教教义和《圣经》文 章、介绍各国情况和科学知识——一神赋予。略带文言成分的白话文写作,有评论、记叙文、 故事、诗歌,还用对话体、章回体。木板雕印,中国书本式,每月一期,免费)。1827年在 广州创刊的第一家英文《广州纪录报》(英烟商马地臣办。商业消息,贷物行情,轮期)和 1832年在广州创刊的英文《中国丛报》(这一时期最长-20年,内容最丰富,影响最大外文 报,对中国介绍详,受英美政府重视)。(第一家外文报刊《蜜蜂华报》——澳门教会领导人, 周刊)这一阶段在中国从事办报活动的几个有影响的外国人:马礼逊(精通中文的英传教士, 第一个创办近代中文报外国人,在马六甲《察》,广州主编《广州纪录报》和《中国丛报》 中《京报》分析是最早研究中国报刊史文章)、米怜(马助手。《察》主编撰稿人,提出写作 四原则,文章要短、通俗易懂、流畅生动)、郭士立(1833广州,宗教、道德、科学为基本 内容最早采用《京报》材料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家中 文报)、裨治文(美国派的第一个新教传教士,《中国丛报》编辑)。这一阶段外国人在中国 从事报刊活动的主要特点(宗教色彩浓,外文报公开宣传殖民政策,以侵略者态度和语调议 论中国各种现象。清朝闭关政策,外国人不能在中国活动,故报刊传播范围小,中文报刊出 版中心在马来半岛,外文在香港、澳门、广州){1)目的征服中国人心-从宗教宣传到“知 识炮弹”。2尽量做到中国化。3}出现由宗教性向非宗教性报发展趋势} (二)外国传教士的办报活动(1840-19世纪末) 鸦片战争后,中国门户洞开,外国人在华的办报活动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到19世纪末,外1638 年)以后,普遍使用活字印刷(明末邸报的活字印刷是我国新闻传播技术一大进步)。 出版和派送京报,从明朝中叶起,成为一项公开的职业。明末的“京报”曾经刊载过社会新 闻。但在官方的严密控制下,清朝的大部分“京报”只能刊载一些官方允许发布的文件和消 息。清朝入关后,北京的报房曾经达到十家以上,它们所出的报纸仍称“京报”。内容与明 朝后期的“京报”相近。(清末《京报》和近氏报有相似处) (五)古代农民起义军和年代劳动人民的革命宣传活动 早期农民起义者的宣传手段。流行于明末李自成、张献忠部农民军的揭贴旗报(以布做成)和 牌报(以质轻和便于携带的方形木牌做成)(内容宣传政策,供人传阅,冲破消息封锁,宣 传了起义军“免赋”、“均田”、“迎闯王,不纳粮”政策和纪律,报道战况,起安抚人民和瓦 解敌人作用)。近代反帝运动中涌现的揭贴、传单和时事宣传画。义和团运动时期的揭贴与 传单。太平天国时期大量印发的《天父下凡诏书》、《太平救世歌》等宣传小册子。太平天国 时期的墙报(黄纸,手写或印刷。揭罪行、号召起义、与地主决斗,法令、任免)(都具有 传播新闻和政治宣传作用)。洪仁 在太平天国后期提出的关于创办“新闻馆”和发行“新闻 篇”的主张。(《资政新篇》“条陈列款”中提出办报主张。标志中国近代新的报刊思想的萌 生) 二、十九世纪外国人在中国的办报活动 (一)外国人在华办报活动的开始(1815-1839) 近代化报刊在中国的出现是和外国的入侵同时开始的,最早的用中文出版的近代化报刊和最 先在我国用外文出版的近代化报刊,都是外国人首先创办的(中国新闻史上通称为外报)。 外国人在中国办报的目的(以传教为名,入侵中国宣传)。1815──1842 年是近代外国人在 中国办报的第一个阶段。这一阶段主要的有代表性的报刊。1815 年在马六甲创刊的《察世 俗每月统记传》,是历史上的第一份中文的近代化报刊。它的出版发行情况(七年之久),它 的创办人和主要编辑人员,它的内容和特点(“宣传‘神理’,介绍基督教教义和《圣经》文 章、介绍各国情况和科学知识──神赋予。略带文言成分的白话文写作,有评论、记叙文、 故事、诗歌,还用对话体、章回体。木板雕印,中国书本式,每月一期,免费)。1827 年在 广州创刊的第一家英文《广州纪录报》(英烟商马地臣办。商业消息,贷物行情,轮期)和 1832 年在广州创刊的英文《中国丛报》(这一时期最长-20 年,内容最丰富,影响最大外文 报,对中国介绍详,受英美政府重视)。(第一家外文报刊《蜜蜂华报》──澳门教会领导人, 周刊)这一阶段在中国从事办报活动的几个有影响的外国人:马礼逊(精通中文的英传教士, 第一个创办近代中文报外国人,在马六甲《察》,广州主编《广州纪录报》和《中国丛报》 中《京报》分析是最早研究中国报刊史文章)、米怜(马助手。《察》主编撰稿人,提出写作 四原则,文章要短、通俗易懂、流畅生动)、郭士立(1833 广州,宗教、道德、科学为基本 内容最早采用《京报》材料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家中 文报)、裨治文(美国派的第一个新教传教士,《中国丛报》编辑)。这一阶段外国人在中国 从事报刊活动的主要特点(宗教色彩浓,外文报公开宣传殖民政策,以侵略者态度和语调议 论中国各种现象。清朝闭关政策,外国人不能在中国活动,故报刊传播范围小,中文报刊出 版中心在马来半岛,外文在香港、澳门、广州){1)目的征服中国人心-从宗教宣传到“知 识炮弹”。2 尽量做到中国化。3}出现由宗教性向非宗教性报发展趋势}。 (二)外国传教士的办报活动(1840-19 世纪末) 鸦片战争后,中国门户洞开,外国人在华的办报活动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到 19 世纪末,外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