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图6 图 d=电缆公称外径士1毫米 d=导线公称外径±0.5毫米 A≥0.7d(不小于10毫米) D1=n个φd孔外节圆直径 B≥0.3d(不小于4毫米) A≥0.7D(不小于10毫米:不大于35毫米) B》4(不小于4毫米 C》g(不小于4毫米 14.2.6装密封圈的孔径D与密封圈外径D配合的直径差须不大于表3的规定。 D D。-D D≤20 20<D≤60 0 14.2.7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引入装置须加设金属垫圈 a.压紧螺母式引入装置,须在螺母与密封圈之间加设金属垫圈(如图2) b.采用图7密封圈时,须在其两侧加设金属垫圈(如图5) c.采用图6密封圈时,对于接触面积小者,须加设金属垫圈,以增大接触 面积(如图4)。 14.2.8当引入装置超过一个时,须备有公称厚度不小于2毫米的钢质堵板,以 防止在不引入电缆时,形成对外的通孔。 14.2.9额定工作状态下,如电缆引入口处的温度高于+70℃或电缆芯线分支处 的温度高于+80℃时,须在接线盒内部设置标牌,标明温度,以便选配相应的电 缆 14.2.10Ⅱ类携带式或移动式电气设备和Ⅰ类电气设备的引入装置,须能承受第 27章规定的夹紧试验。 14.3浇铸固化填料密封式引入装置 14.3.1引入装置须采用橡胶或塑料护套电缆,电缆引入口须设置防止电缆拔脱 装置,并须敷设电缆保护管(如图8)图 6 d=电缆公称外径±1 毫米 A≥0.7 d(不小于 10 毫米) B≥0.3 d(不小于 4 毫米) 图 7 d=导线公称外径±0.5 毫米 D1=n 个φd 孔外节圆直径 A≥0.7 D1(不小于 10 毫米;不大于 35 毫米) 14.2.6 装密封圈的孔径 D0与密封圈外径 D 配合的直径差须不大于表 3 的规定。 表 3 mm D D0-D D≤20 20<D≤60 60<D 1.0 1.5 2.0 14.2.7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引入装置须加设金属垫圈: a. 压紧螺母式引入装置,须在螺母与密封圈之间加设金属垫圈(如图 2); b. 采用图 7 密封圈时,须在其两侧加设金属垫圈(如图 5); c. 采用图 6 密封圈时,对于接触面积小者,须加设金属垫圈,以增大接触 面积(如图 4)。 14.2.8 当引入装置超过一个时,须备有公称厚度不小于 2 毫米的钢质堵板,以 防止在不引入电缆时,形成对外的通孔。 14.2.9 额定工作状态下,如电缆引入口处的温度高于+70℃或电缆芯线分支处 的温度高于+80℃时,须在接线盒内部设置标牌,标明温度,以便选配相应的电 缆。 14.2.10 Ⅱ类携带式或移动式电气设备和Ⅰ类电气设备的引入装置,须能承受第 27 章规定的夹紧试验。 14.3 浇铸固化填料密封式引入装置 14.3.1 引入装置须采用橡胶或塑料护套电缆,电缆引入口须设置防止电缆拔脱 装置,并须敷设电缆保护管(如图 8)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