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6.3.各队将模型固定于底板上,注意需满足模型固定要求。 6.4.称量模型与底板的总质量m,,计算模型自重m=m2-m。 6.5.得到入场指令后,各队队员需迅速将模型固定于加载台座上,并固定需装配到模型上的配重及 加载装置,整个安装过程不得超过8分钟。 6.6.本队比赛正式开始后,参赛队代表先进行2分钟陈述,然后依次进行三级加载,加载完成之后 评委提问1分钟,回答评委提问不超过2分钟。 7.评分标准 7.1.模型破坏准则:出现以下任意情况视为模型失效,并以前一次加载参数计算模型得分。 a.第一,二级加载时,模型中任一结构受力构件出现破坏。 b.第三级加载时,模型发生整体倾覆,丧失竖向或者水平承载能力。 c.各级加载过程中出现配重脱落或者撞击板脱落。 7.2.评分细则 7.2.1.计算书(共10分) a.计算内容的完整性、准确性 共6分 b.图文表达的清晰性、规范性 共4分 注:计算书要求包含:结构选型、主要构件详图和方案效果图、计算简图、荷载分析、内力分析、 承载能力估算等。 7.2.2.结构选型与制作质量(共10分) a.结构合理性与创新性 共6分 b.模型制作美观性 共4分 7.2.3.现场表现(共5分) a.赛前陈述 共3分 b.赛中答辩 共2分 7.2.4.模型加载性能(共75分) 模型加载性能评分计算公式: 1.计算模型承受的总质量M(单位:g) M=M,+M,+M,+m m:结构自重(单位:g) M,M:配重质量(单位:g) M:一层楼面处安装于模型上的加载装置质量(单位:g) 2.计算模型性能得分S C=_Ma 500m 5=5号 m:结构自重(单位:g) C:各队模型性能参数的最大值 M:模型承受的总质量(单位:g) C:本队模型的的性能参数 a:加速度传感器实测值(单位:km·s2) S:本队模型性能得分6.3.各队将模型固定于底板上,注意需满足模型固定要求。 6.4.称量模型与底板的总质量 m2 ,计算模型自重 m m m = − 2 1。 6.5.得到入场指令后,各队队员需迅速将模型固定于加载台座上,并固定需装配到模型上的配重及 加载装置,整个安装过程不得超过 8 分钟。 6.6.本队比赛正式开始后,参赛队代表先进行 2 分钟陈述,然后依次进行三级加载,加载完成之后 评委提问 1 分钟,回答评委提问不超过 2 分钟。 7.评分标准 7.1.模型破坏准则:出现以下任意情况视为模型失效,并以前一次加载参数计算模型得分。 a.第一,二级加载时,模型中任一结构受力构件出现破坏。 b.第三级加载时,模型发生整体倾覆,丧失竖向或者水平承载能力。 c.各级加载过程中出现配重脱落或者撞击板脱落。 7.2.评分细则 7.2.1. 计算书(共 10 分) a.计算内容的完整性、准确性 共 6 分 b.图文表达的清晰性、规范性 共 4 分 注:计算书要求包含:结构选型、主要构件详图和方案效果图、计算简图、荷载分析、内力分析、 承载能力估算等。 7.2.2.结构选型与制作质量 (共 10 分) a.结构合理性与创新性 共 6 分 b.模型制作美观性 共 4 分 7.2.3.现场表现 (共 5 分) a.赛前陈述 共 3 分 b.赛中答辩 共 2 分 7.2.4.模型加载性能(共 75 分) 模型加载性能评分计算公式: 1.计算模型承受的总质量 M (单位:g) 2.计算模型性能得分 S 1 2 3 1 2 3 + : , : : M M M M m m M M M = + + 结构自重(单位:g) 配重质量(单位:g) 一层楼面处安装于模型上的加载装置质量(单位:g) * * 75 : : : C S C C C S = 各队模型性能参数的最大值 本队模型的的性能参数 -2 本队模型性能得分 500 : : Ma C m m M km s =  结构自重(单位:g) 模型承受的总质量(单位:g) a:加速度传感器实测值(单位: )
<<向上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