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请自修 2.1.6附录 1.古代中医主要参考书 这里有一些书目,我们推荐一些历代具有代表性的著作,建议大家课外阅读 我自己的经验是,中医许多教材,由于受到篇幅的限制、受到作者水准的限制,难以充 分反映中医理论与方法的博大精深、难以反映其丰富的学术流派和不同的学术观点和方法 难以反映其主流学术的演变,甚至有些学术观点是错误的。因此,中医药教材必然有一个不 断完善和发展的工程,而作为个人,广泛涉猎历代具有代表性的文献就很重要 教材上列出了许多,我们选择一些,请大家记录(我们按教材上的次序) (1)内科。《伤寒论》、《金匮要略》(东汉)、《中藏经》(汉)、《脾胃论》、 《内外伤辨惑论》(金)、《丹溪心法》(元)、《杂病证治准绳》、《医宗必读》、《 疫论》(明)、《杂病源流犀烛》、《温热论》、《温病条辨》(清)。 《理虚无鉴》(明)。 (2)妇产科。《妇人大全良方》(宋)、《傅青主女科》(清) (3)儿科。《小儿药证直诀》(宋)、《幼幼集成》(清) (4)外科。《刘涓子鬼遗方》(晋)、《外科正宗》(明) (5)骨伤科 (6)五官口腔科 (⑦)综合性医著。《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宋)、《医学启源》、《兰室秘藏》(金)、 《卫生宝鉴》(元)、《医学正传》、《韩氏医通》、《明医杂著》、《景岳全书》、《赤 水玄珠》(明)、《辨证录》、《张氏医通》、《医学心悟》、《兰台轨范》、《类证治裁》 (清)。 (8)医案、医话。《名医类案》(明)、《续名医类案》、《寓意草》、《临证指南 医案》、《古今医案按》、《柳选四家医案》(清 (9)本草。《神农本草经》(魏)、《本草纲目》(明)。 (10)方剂。《肘后急备方》(晋)、《备急千金要方》(唐、《外台秘要》)、《太 平圣惠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圣济总录》、《普济本事方》(宋)、《世医得效 方》(元)、《普济方》、《奇效良方》(明)。 (11)针炙。《黄帝内经》、《难经》(春秋战国)、《针炙甲乙经》(西晋)、《针 炙大成》(明)。 2.中医古典文献、理论的积累 中医古典文献、理论积累的方法多种多样,但主要是通过阅读与笔记摘要 (1)阅读 (2)笔记与摘要 1)笔记:笔记一般分成阅读笔记和心得笔记两大类 2)摘要:概要性摘要、引语式摘要、节录式摘要、综合性摘要。请自修。 2.1.6 附录 1.古代中医主要参考书 这里有一些书目,我们推荐一些历代具有代表性的著作,建议大家课外阅读。 我自己的经验是,中医许多教材,由于受到篇幅的限制、受到作者水准的限制,难以充 分反映中医理论与方法的博大精深、难以反映其丰富的学术流派和不同的学术观点和方法、 难以反映其主流学术的演变,甚至有些学术观点是错误的。因此,中医药教材必然有一个不 断完善和发展的工程,而作为个人,广泛涉猎历代具有代表性的文献就很重要。 教材上列出了许多,我们选择一些,请大家记录(我们按教材上的次序): (1)内科。《伤寒论》、《金匮要略》(东汉)、《中藏经》(汉)、《脾胃论》、 《内外伤辨惑论》(金)、《丹溪心法》(元)、《杂病证治准绳》、《医宗必读》、《温 疫论》(明)、《杂病源流犀烛》、《温热论》、《温病条辨》(清)。 《理虚无鉴》(明)。 (2)妇产科。《妇人大全良方》(宋)、《傅青主女科》(清)。 (3)儿科。《小儿药证直诀》(宋)、《幼幼集成》(清)。 (4)外科。《刘涓子鬼遗方》(晋)、《外科正宗》(明)。 (5)骨伤科。 (6)五官口腔科。 (7)综合性医著。《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宋)、《医学启源》、《兰室秘藏》(金)、 《卫生宝鉴》(元)、《医学正传》、《韩氏医通》、《明医杂著》、《景岳全书》、《赤 水玄珠》(明)、《辨证录》、《张氏医通》、《医学心悟》、《兰台轨范》、《类证治裁》 (清)。 (8)医案、医话。《名医类案》(明)、《续名医类案》、《寓意草》、《临证指南 医案》、《古今医案按》、《柳选四家医案》(清)。 (9)本草。《神农本草经》(魏)、《本草纲目》(明)。 (10)方剂。《肘后急备方》(晋)、《备急千金要方》(唐、《外台秘要》)、《太 平圣惠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圣济总录》、《普济本事方》(宋)、《世医得效 方》(元)、《普济方》、《奇效良方》(明)。 (11)针炙。《黄帝内经》、《难经》(春秋战国)、《针炙甲乙经》(西晋)、《针 炙大成》(明)。 2.中医古典文献、理论的积累 中医古典文献、理论积累的方法多种多样,但主要是通过阅读与笔记摘要。 (1)阅读 (2)笔记与摘要 1)笔记:笔记一般分成阅读笔记和心得笔记两大类。 2)摘要:概要性摘要、引语式摘要、节录式摘要、综合性摘要
<<向上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