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前 言 担保,作为弥补债权效力先天不足的制度存在,随着债权在现代社会中的发 达,而日显重要。我国于1995年即通过了单行的《担保法》,但由于立法技术的 欠缺、理论研究的滞后,再珈上担保本身的复杂性,使得《担保法》几乎成为我 国立法中受到批评最多的一部法。经过几年实践,最高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最高 院)在总结司法实践经验的基础之上,于2000年通过了《关于适用担保法的若 干问题的解释》,试图对实践中的问题,做出全面的回应。但是,基于同样的原 因,司法解释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制造了很多的问题。 本书以《担保法》及最高院《关于适用担保法的若于问题的解释》所确立的 规则为主线,以传统大陆法系民法理论为背景,紧密结合我国的实践,分析、检 讨现行规则,评述流行观点,阐发一己之见。在力求体系完整的同时,着力于难 点问题的展开,注重在获得一定价值判断之后,具体价值构成之分梳,以明晰其 间的理路。而有些问题,本不具有重要性,但由于存在很多的误解,故也作了一 些澄清。为节省笔墨,文中在理论阐释之外,未采用实例分析的方法,而是以举 例的方式,简单勾勒出事实结构,建立起事实模型,将其中的利益构成立体化, 进而加以分析。另在每章最后专设一节案例释解,选取典型案例,作充分的展 开,以案释解担保规则,展示法律运作的实际状况。 立法的完善,离不开比较法资源的利用,其他国家、地区在面对我们所面对 的同一问题时,所采取的解决方式,无疑对我们当前问题的解决,有着极大的参 考价值。但是,我们不能忽视两个重大问题:首先,任何一个规则都是在一个制 度体系中发挥作用的,体系内的各规则之间,存在着互相补充、协调、校正等关 系,脱离制度体系这一客观存在,根本无法理解具体的规则。同时,由于不同国 家的制度结构不同,具体问题的解决规则在其制度结构中的位置也不同,这更增 加了我们的难度。这就要求我们在争取整体把握的同时,采取回到原点的方法, 具体分析规则中的基础价值判断和逻辑结构,以此汲取其中的营养。在我们还没 有全面把握他人制度之前,断章取义是难免的,许多担保规则的不当,也都是断 章取义的结果,但是我们应当知道努力的方向。其次,我们应当明察我们所面对 的生活事实的特殊性,其与所借鉴国的不同,直接影响着规侧的走向。面这事实 层面的因素,涉及民族文化传统、道德风尚、民众心理、交易习惯等,需要深厚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