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3 张晔等:SU8胶光刻工艺参数优化研究 有了一些消除倒角的方法,如灰度曝光、多次骤包括:清洗烘干、甩胶、前烘、曝光、后烘以 倾斜曝光、背面曝光、用长波长光源以及减少及显影。SU8胶对于基体的清洁度要求极 PGA浓度(8-10。但是这些方法都有其局限性高,必须采用严格的程序清洗基体。首先用 和缺点如成本太高、应用受结构限制、无法进净的丙酮、酒精及去离子水分别超声清洗 行后续的电铸工艺曝光时间太长等。 基体6min-8min,然后在烘箱中180℃再 本文通过对工艺参数的研究,发现微结烘4h以上。300pm厚的胶前烘为热板上 构线宽变化并不是通常所认为的线性变化,65℃10min,95℃3h,后烘为程控烘箱中 因此希望通过工艺参数之间的优化组合,调65℃10min,25min升到90℃保持40mino 节顶部和底部的线宽大小,在保证表面线宽500m厚的胶前烘为热板上65℃10min, 变化很小的前提下,得到一个垂直或正角的85℃过夜,95℃2h,后烘为程控烘箱中 SU8胶构型,以解决其作为模具的困难,简65℃10min,25min升到90℃保持50min 化和方便后续工艺。 具体实验参数如表1所示。 22材料与设备 2实验过程 SU-8100(GBL)—美国 Microche 公司,SU8显影液—一美国 MicroChem公 2.1实验步骤 司,甩胶台—德国 Karl Suss公司,MA6型 实验采用常规的紫外光刻技术,基本步双面曝光机——德国 Karl Suss公司 表1实验参数 名称 胶厚/pm 光源波长(强度)/nm 曝光时间/s 显影时间/m 实验 实验B 365(26mW/cm2) 500,550,580,620,700,75030 实验C 365(2.6mW/cm2) 350 实验D 365(3,6mW/cm2) 405(9.4mW/cm2) 200,250,300,350 实验E 365(36mW/m2) 405(94mW/cm2) 250,300,360,400,450,550 3结果与讨论 合程度,二是聚合成高分子的结构。曝光量 越大,聚合程度越高,参加聚合的小分子数目 3.1曝光时间对表面线宽变化的影响 越多,同时形成的高分子链越长,缠绕的也就 通过实验A,B,D和E得到了如图1所越紧密;而曝光量较小的时候,聚合程度较 示的表面线宽变化规律。 低,参加聚合的小分子较少,并且形成的高分 从300m和500μm在不同光源的系子链较短,相互间缠绕不紧密,在显影过程中 列实验中发现,表面线宽变化和曝光时间之容易溶胀。在一定的曝光量范围内,参加反 间并不是以往一贯认为的线性关系10,而是应的小分子数量是差不多的,而形成的高分 表面线宽变化会在一定的曝光时间范围内得子结构却有较大的差别。曝光量较大时,高 到一个最小值。这是因为曝光量对于SU8分子间缠绕紧密,不易溶胀;曝光量较小时 胶聚合成的高分子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是聚高分子间缠绕松散,较易溶胀。因此并不把 万方数据第3期 张晔等:SU.8胶光刻工艺参数优化研究 37 有了一些消除倒角的方法,如灰度曝光、多次 倾斜曝光、背面曝光、用长波长光源以及减少 PGA浓度[8-10]。但是这些方法都有其局限性 和缺点,如成本太高、应用受结构限制、无法进 行后续的电铸工艺、曝光时间太长等。 本文通过对工艺参数的研究,发现微结 构线宽变化并不是通常所认为的线性变化, 因此希望通过工艺参数之间的优化组合,调 节顶部和底部的线宽大小,在保证表面线宽 变化很小的前提下,得到一个垂直或正角的 SU一8胶构型,以解决其作为模具的困难,简 化和方便后续工艺。 2实验过程 2.1实验步骤 实验采用常规的紫外光刻技术,基本步 骤包括:清洗烘干、甩胶、前烘、曝光、后烘以 及显影。SU.8胶对于基体的清洁度要求极 高,必须采用严格的程序清洗基体。首先用 干净的丙酮、酒精及去离子水分别超声清洗 基体6 min~8 min,然后在烘箱中180℃再 烘4 h以上。300 ttm厚的胶前烘为热板上 65℃10 rain,95℃3 h,后烘为程控烘箱中 65℃10 rain,25 min升到90℃保持40 min。 500 tLm厚的胶前烘为热板上65℃10 min, 85℃过夜,95℃2 h,后烘为程控烘箱中 65℃10 min,25 min升到90℃保持50 min。 具体实验参数如表1所示。 2.2材料与设备 SU一8 100(GBL)——美国MicroChem 公司,SU一8显影液——美国MicroChem公 司,甩胶台——德国Karl Suss公司,MA6型 双面曝光机——德国Karl Suss公司。 表1实验参数 3结果与讨论 3.1曝光时间对表面线宽变化的影响 通过实验A,B,D和E得到了如图1所 示的表面线宽变化规律。 从300耻m和500肛m在不同光源的系 列实验中发现,表面线宽变化和曝光时间之 间并不是以往一贯认为的线性关系【10J,而是 表面线宽变化会在一定的曝光时间范围内得 到一个最小值。这是因为曝光量对于SU一8 胶聚合成的高分子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是聚 合程度,二是聚合成高分子的结构。曝光量 越大,聚合程度越高,参加聚合的小分子数目 越多,同时形成的高分子链越长,缠绕的也就 越紧密;而曝光量较小的时候,聚合程度较 低,参加聚合的小分子较少,并且形成的高分 子链较短,相互间缠绕不紧密,在显影过程中 容易溶胀。在一定的曝光量范围内,参加反 应的小分子数量是差不多的,而形成的高分 子结构却有较大的差别。曝光量较大时,高 分子间缠绕紧密,不易溶胀;曝光量较小时, 高分子问缠绕松散,较易溶胀。因此并不把 万方数据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