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含义 细胞膜受刺激后,在原有即基础上发生一次膜两侧电位的快速的倒转和复原。即先出 现膜的快速去极化而后又出现复极化。 2.组成 (1)去极相(上升支):包括去极化和反极化(超射值)。上升支电位幅值为静息电位 绝对值和超射值之和,如神经纤维受刺激后膜内电位从-70~-90mv一+20+40mv,电位变 化幅度为90-130mv。 (2)复极相(下降支):去极相时膜内申位的倒转只是暂时的。它很快由动作电位峰俏 又恢复到静息电位水 平。神经纤维和骨肌细胞AP的主要部分约在0.5~2.0ms内完成,呈 短速而尖锐脉冲样变化,状似尖锋状,故亦称锋电位(spike potential)。在锋电位后至完全协 复到RP水平过程中,存在若持续时间较长的缓慢、微小的电位波动称后电位(负后电位和 正后电位)。因此,也可以认为AP是由锋电位和后电位两部分组成的。 神经、骨骼肌和心室肌的RP和AP +30- 经和骨酪肌RP和A卫 心室肌细胞RP和AE 图2-13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Receptor potentia hreshold- 图2-14细胞动作电位测量及其图形 3.特点 (I)AP是兴奋的标志,对神经和肌细胞来说,兴奋即意味着AP的产生: (2)“全或无”(al-or-none)现象:在单一细胞上AP的大小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 而改变,要产生就达到最大: (3)不衰减性传导:AP在刺激部位产生后,可沿若细胞膜扩布,直至整个细胞膜都 依次兴奋,并产生一次同样大小和波形的AP: (4)AP后有不应期:一次刺激引起的AP主要是在锋电位期间,细胞失去对其它刺激 的反应能力,此时细胞的兴奋性极低(几乎为零) 9 1.含义 细胞膜受刺激后,在原有 RP 基础上发生一次膜两侧电位的快速的倒转和复原。即先出 现膜的快速去极化而后又出现复极化。 2.组成 (1)去极相(上升支):包括去极化和反极化(超射值)。上升支电位幅值为静息电位 绝对值和超射值之和,如神经纤维受刺激后膜内电位从-70 ~ -90 mv→+20~+40 mv,电位变 化幅度为 90~130 mv。 (2)复极相(下降支):去极相时膜内电位的倒转只是暂时的,它很快由动作电位峰值 又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神经纤维和骨骼肌细胞 AP 的主要部分约在 0.5~2.0 ms 内完成,呈 短速而尖锐脉冲样变化,状似尖锋状,故亦称锋电位(spike potential)。在锋电位后至完全恢 复到 RP 水平过程中,存在着持续时间较长的缓慢、微小的电位波动称后电位(负后电位和 正后电位)。因此,也可以认为 AP 是由锋电位和后电位两部分组成的。 神经、骨骼肌和心室肌的RP和AP 神经和骨骼肌RP和AP 心室肌细胞RP和AP 0 - 图 2-13 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图 2-14 细胞动作电位测量及其图形 3.特点 (1)AP 是兴奋的标志,对神经和肌细胞来说,兴奋即意味着 AP 的产生; (2)“全或无”(all-or-none)现象:在单一细胞上 AP 的大小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 而改变,要产生就达到最大; (3)不衰减性传导:AP 在刺激部位产生后,可沿着细胞膜扩布,直至整个细胞膜都 依次兴奋,并产生一次同样大小和波形的 AP; (4)AP 后有不应期:一次刺激引起的 AP 主要是在锋电位期间,细胞失去对其它刺激 的反应能力,此时细胞的兴奋性极低(几乎为零) 9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