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30、诗词五首 、整体感知 《观刈麦》通过作者的所见所感、反映了沉重的赋税剥削给劳动人民造成的极大痛苦,寄托了对劳动人民的 同情。《赤壁》借一支断刊戟引发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的抑郁 之情。《过零丁洋》诗人通过自述国破家亡的境遇,抒发了他以身殉国的决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己亥杂诗》 写作者辞官后的离愁别绪及诗人从自然界景物的转化中,悟出了生命的真谛,体现了作者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和 强烈社会责任感。《山坡羊·潼关怀古》借凭吊潼关古迹,追忆历史,阐发议论,指出广大人民的痛苦境地也不 会因为朝代的更替而有所改变,表达了作者对广大人民痛苦的同情,同时对封建统治者热衷于争权夺利而不顾广 大人民死活予以鞭挞。 字词积累 刈(yi)晏(ydn)陇(lng)踌躇(chou)(chu)箪(dan)阙(que) 三、篇章透视 《观刈麦》这是一首叙事诗,带有强烈的讽喻色彩。诗的开头先交代时间和背景。终年劳作的农民,到了五 月麦收时节更忙了。这时候,妇女们带着自己的孩子,冒着炎炎烈日,来到田里给正在收麦的人们送饭送水。男 人们正在埋头割麦,他们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虽然已经累得筋疲力尽却全然不顾,只是希望趁着夏日 天长能够多干一些活。这是写的全景。在这个景的衬托下,描写了另一种令人心酸的情景:一个妇人怀里抱着孩 子手里提着破篮子在割麦者旁边拾麦。为什么要来拾麦呢?因为她家的田地已经“输税尽”一一为什么交纳官税 而卖光了,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拾麦充饥。这两种情景交织在一起,有差异又有关联:前者揭示农 民的辛苦,后者揭示赋税的繁重。繁重的赋税既然已经使贫妇人失掉了田地,那也回使这一家正在割麦的农民失 掉田地。今日的拾麦者,乃是昨日的割麦者:而今日的割麦者,也可能成为明日的拾麦者。强烈的讽喻意味,自 在不言之中。诗人由农民生活的痛苦联想自己生活的舒适,感到惭愧,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于是用笔歌其事,表 达自己对农民的深切同情也希望能引起当政者的注意。这首诗虽然着墨不多,但却把割麦者和拾麦者夏收时那种 辛勤劳碌而又万分痛苦的生活情景和内心感受,描绘得真切生动,历历如画。诗中运用对比,并且能曲尽人情物 态,把其中所叙之事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 《赤壁》此诗的开头却只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一只与古代战争有联系的折戟,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 历史的咏叹。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就 像这铁戟一样沉沦埋没,但又常因偶然的机会被人记起,或引起怀念,或勾起深思。。“认前朝”又进一步勃发 了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二句论史抒怀作了铺垫。全诗最精彩的,当然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是 议论,直接的对历史结局提出自己的评判。 《过零丁洋》开头两句从概括回顾自己一生主要经历入手,是从纵的方面追述。三、四两句以比喻的方式具 体形容当时的局势,从国事说到自身,是从横的方面着笔,重在气氛情调的渲染。接下去五、六两句则承接前两 句进行具体的补充,“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对仗工整,自然天成,而且以地形的险恶来暗示诗人处 境的艰危,表现过去的惶恐和眼前的零丁,真是妙手偶得的佳句。可以看出,前面六句从纵横两方面构思,从自 身到国事,又从国事到自身;从实到虚,由虚到实,反复渲染了忧愤悲苦的情调,到结尾两句,却转而逼出激情 慷慨的绝唱,完全是献身精神的自然流露。前六句是铺垫,后两句才是主旨。前六句悲苦欲绝,后两句高亢振 拔。这样的情调转换自然而然地收到了震撼人心、感天动地的效果。当然,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千古,光照天地, 主要原因则不在于艺术技巧,而是在诗中所表现的崇高气节、悲壮情调、献身精神。 《己亥杂诗》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 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 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 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诗的 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 《山坡羊·潼关怀古》全曲可分三层:第一层(前三句)写潼关的雄伟气势,以 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 的包围之中,以“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然后用“表里山河 语收住,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由此自然引出下一层的感慨内容。第二层(中间四句)写作者路经潼关 时的所见所思。“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西都”即长安,曾经是好几个朝代的 都城,它繁荣昌盛的景象在古籍中也曾有过记载,可如今眼前只剩下一片荒凉。“宫阙万间都作了土”,便是这 由盛到衰过程的真实写照。这是何等令人“伤心”啊!这一层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 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第三层(最后两句)写作者的感慨:一个朝代兴起,必定大兴土 木,修建豪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兴,百姓30、诗词五首 一、整体感知 《观刈麦》通过作者的所见所感、反映了沉重的赋税剥削给劳动人民造成的极大痛苦,寄托了对劳动人民的 同情。《赤壁》借一支断刊戟引发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的抑郁 之情。《过零丁洋》诗人通过自述国破家亡的境遇,抒发了他以身殉国的决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己亥杂诗》 写作者辞官后的离愁别绪及诗人从自然界景物的转化中,悟出了生命的真谛,体现了作者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和 强烈社会责任感。《山坡羊·潼关怀古》借凭吊潼关古迹,追忆历史,阐发议论,指出广大人民的痛苦境地也不 会因为朝代的更替而有所改变,表达了作者对广大人民痛苦的同情,同时对封建统治者热衷于争权夺利而不顾广 大人民死活予以鞭挞。 二、字词积累 刈(yì) 晏(yàn) 陇(lǒng) 踌躇(chóu)(chú) 箪(dān) 阙(què) 三、篇章透视 《观刈麦》这是一首叙事诗,带有强烈的讽喻色彩。诗的开头先交代时间和背景。终年劳作的农民,到了五 月麦收时节更忙了。这时候,妇女们带着自己的孩子,冒着炎炎烈日,来到田里给正在收麦的人们送饭送水。男 人们正在埋头割麦,他们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虽然已经累得筋疲力尽却全然不顾,只是希望趁着夏日 天长能够多干一些活。这是写的全景。在这个景的衬托下,描写了另一种令人心酸的情景:一个妇人怀里抱着孩 子手里提着破篮子在割麦者旁边拾麦。为什么要来拾麦呢?因为她家的田地已经“输税尽”——为什么交纳官税 而卖光了,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拾麦充饥。这两种情景交织在一起,有差异又有关联:前者揭示农 民的辛苦,后者揭示赋税的繁重。繁重的赋税既然已经使贫妇人失掉了田地,那也回使这一家正在割麦的农民失 掉田地。今日的拾麦者,乃是昨日的割麦者;而今日的割麦者,也可能成为明日的拾麦者。强烈的讽喻意味,自 在不言之中。诗人由农民生活的痛苦联想自己生活的舒适,感到惭愧,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于是用笔歌其事,表 达自己对农民的深切同情也希望能引起当政者的注意。这首诗虽然着墨不多,但却把割麦者和拾麦者夏收时那种 辛勤劳碌而又万分痛苦的生活情景和内心感受,描绘得真切生动,历历如画。诗中运用对比,并且能曲尽人情物 态,把其中所叙之事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 《赤壁》此诗的开头却只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一只与古代战争有联系的折戟,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 历史的咏叹。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就 像这铁戟一样沉沦埋没,但又常因偶然的机会被人记起,或引起怀念,或勾起深思。。“认前朝”又进一步勃发 了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二句论史抒怀作了铺垫。全诗最精彩的,当然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是 议论,直接的对历史结局提出自己的评判。 《过零丁洋》开头两句从概括回顾自己一生主要经历入手,是从纵的方面追述。三、四两句以比喻的方式具 体形容当时的局势,从国事说到自身,是从横的方面着笔,重在气氛情调的渲染。接下去五、六两句则承接前两 句进行具体的补充,“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对仗工整,自然天成,而且以地形的险恶来暗示诗人处 境的艰危,表现过去的惶恐和眼前的零丁,真是妙手偶得的佳句。可以看出,前面六句从纵横两方面构思,从自 身到国事,又从国事到自身;从实到虚,由虚到实,反复渲染了忧愤悲苦的情调,到结尾两句,却转而逼出激情 慷慨的绝唱,完全是献身精神的自然流露。前六句是铺垫,后两句才是主旨。前六句悲苦欲绝,后两句高亢振 拔。这样的情调转换自然而然地收到了震撼人心、感天动地的效果。当然,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千古,光照天地, 主要原因则不在于艺术技巧,而是在诗中所表现的崇高气节、悲壮情调、献身精神。 《己亥杂诗》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 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 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 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诗的 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 《山坡羊·潼关怀古》全曲可分三层:第一层(前三句)写潼关的雄伟气势,以“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 的包围之中,以“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然后用“表里山河” 一语收住,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由此自然引出下一层的感慨内容。第二层(中间四句)写作者路经潼关 时的所见所思。“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西都”即长安,曾经是好几个朝代的 都城,它繁荣昌盛的景象在古籍中也曾有过记载,可如今眼前只剩下一片荒凉。“宫阙万间都作了土”,便是这 由盛到衰过程的真实写照。这是何等令人“伤心”啊!这一层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 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第三层(最后两句)写作者的感慨:一个朝代兴起,必定大兴土 木,修建豪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兴,百姓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