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四章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 2.下设枕梁式 3.设置3m长块料路面过渡 §6-8局部配筋设计 砼面层自由边缘(与路肩相接处)下部基础薄弱或未设传力杆的平缝(未设传力杆的胀 缝或施工缝),在面层边缘下(距离底面1/4H并不小于50mm)设2根直径12~16的 螺纹钢筋,端部弯起,间距10cm.。 二、锐角面板角隅,承受特重交通的胀缝、施工缝和自由边的面层角隅顶部(距离顶面不小 于50mm,距离边缘不小于100mm)配置直径12~16mm的单层发针状或网状钢筋。 三、混凝土路面下有箱形构造物穿越,其顶面至面层底面距离小于400mm或嵌入基层时, 在构造物上部及两侧(H+1)m,并且不小于4m范围内配置直径12mm,纵向×横向 间距为100×200mm的双层钢筋网。 混凝土路面下有箱形构造物,距离板底400~120omm:;或混凝土路面下有管形构造物, 距离板底<1200mm时,在板中部设置直径12mm,纵向×横向间距为100×200mm的 单层钢筋网 第12页共12页第四章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 第 12 页 共 12 页 2.下设枕梁式 3.设置 3m 长块料路面过渡 §6—8 局部配筋设计 一、砼面层自由边缘(与路肩相接处)下部基础薄弱或未设传力杆的平缝(未设传力杆的胀 缝或施工缝),在面层边缘下(距离底面 1/4H 并不小于 50mm)设 2 根直径 12~16 的 螺纹钢筋,端部弯起,间距 10cm.。 二、锐角面板角隅,承受特重交通的胀缝、施工缝和自由边的面层角隅顶部(距离顶面不小 于 50mm,距离边缘不小于 100mm)配置直径 12~16mm 的单层发针状或网状钢筋。 三、混凝土路面下有箱形构造物穿越,其顶面至面层底面距离小于 400mm 或嵌入基层时, 在构造物上部及两侧(H+1)m,并且不小于 4m 范围内配置直径 12mm,纵向×横向 间距为 100×200mm 的双层钢筋网。 混凝土路面下有箱形构造物,距离板底 400~1200mm;或混凝土路面下有管形构造物, 距离板底<1200mm 时,在板中部设置直径 12mm,纵向×横向间距为 100×200mm 的 单层钢筋网
<<向上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