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748· 工程科学学报,第38卷,第12期 煤化工的全套工艺流程中普遍含有煤渣或催化剂 于产生一定马赫数的激波.激波产生之后向加速段运 等固体颗粒0,由此导致冲蚀磨损失效十分普遍.尤 动,并且带动波后气流以高速运动对颗粒拖曳加速使 其在减压塔进料阀、热高分液控阀、黑水调节角阀等严 其达到所需要的冲击速度.低压段设有测试高速气流 苛工况阀门中,由于其进出口压降高,减压汽化过程中 信号的传感器接口,传感器和电荷放大器以及动态测 气相介质流速迅速提高(最高达200ms')四,煤渣颗 试分析仪连接用于测量激波速度.本试验采用日本 粒在高速气流的驱动下对阀门衬套及下游管道造成严 KEYENCE公司生产的VW-6OO0高速摄影仪捕捉颗 重的冲蚀磨损失效.1C9Mo钢作为煤化工管道和阀 粒群的运动轨迹用于测试颗粒的冲击速度,其最大拍 门衬套的常用材料,探索其冲蚀磨损机理对管道阀门 摄帧数为24000帧·s.冲击角度通过旋转试件台架 系统的冲蚀失效预测和防控具有重要的价值 进行调节.由气一固冲蚀机理可知,当试件和颗粒性 针对高速气一固两相流冲蚀磨损失效,国内外学 质、冲击角度一定时,试件的磨损率主要取决于气相中 者设计搭建了多种试验装置,其中以旋转式、气流喷砂 挟带的颗粒速度.在煤液化减压进料阀中,颗粒加速 式和风洞式最具代表性.例如,Wo0等通过高温蒸 的驱动力来源于减压汽化后的高速气流,即当阀门开 汽加速颗粒,可将颗粒加速至340m·s,且颗粒浓度、 度固定时,颗粒速度大小主要取决于阀门进出口的压 冲击角度和冲击速度可调:Celotta等搭建了一套能 力差.而本试验装置则是通过激波驱动将颗粒加速至 够稳定控制颗粒速度和浓度的高速气一固磨损试验装 其在真实冲蚀环境下的撞击速度,通过改变膜片的厚 置:Shimizu等采用自主研发的高温冲蚀试验装置, 度来控制颗粒速度.因此,本试验装置模拟的高速气一 研究经表面处理后的SUS410钢在冲击速度为100m· 固两相流冲蚀磨损和减压进料阀实际运行工况下颗粒 s,冲击角度为30°~90°时的冲蚀机理:蔡柳溪等 的冲蚀条件是一致的网 设计搭建了一套高温高速气一固两相流试验系统,用 于研究固体颗粒对高参数汽轮机喷嘴的高速冲蚀机 理:Hayashi等切采用旋转喷嘴产生的离心力加速颗 粒,可以在单次试验中采集到不同温度试样的冲蚀数 据:魏琪等圆采用高速转盘提供冲蚀动力,分析冲蚀距 离、冲蚀温度、冲蚀角度等因素对材料表面涂层冲蚀磨 损的影响:Tabakoff和Shanov回设计搭建了一套能实 现高温、高速风洞试验装置,研究固体颗粒对陶瓷涂层 的镍钴合金的冲蚀磨损规律.目前对1C9Mo钢高速 气一固冲蚀磨损性能方面的机理和试验研究仍相对较 少,缺少可直接指导工程应用的理论成果 本文采用自主设计的激波驱动式高温气一固两相 流冲蚀磨损试验装置,研究1C9Mo钢在不同冲击速 度、冲击角度、颗粒硬度、颗粒粒径和高温下的冲蚀磨 损规律,揭示其高速气一固冲蚀磨损机理,研究成果有 望为煤化工管道和阀门的优化选材,冲蚀磨损预测防 1一高压气瓶:2一支撑架:3一光源:4一减压阀:5一压力表:6一驱 控,装置运行的长久可靠性提供参考和借鉴 动段:7一铝膜:8一被驱动段:9一磨损颗粒:10一锡纸:11一动态 压力传感器:12一电荷放大器:13一动态测试分析仪:14一高速摄 1试验设备、方法及步骤 影:15一加速段:16一试验收集箱:17一风冷器:18一除尘器:19一 温控器:20一漏电保护器:21一试件角度调节及加热组件 1.1试验设备 图1试验装置示意图 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testing apparatus 激波驱动式气一固两相流冲蚀磨损试验装置示意 图如图1所示.该设备可用来模拟温度20~400℃,冲 1.2冲蚀粒子和试件材料 击角度10°~90°,颗粒速度0~200m·s范围内材料 对煤化工现场收集的煤渣颗粒进行采样分析,其 的冲蚀特性.试验装置主要分为以下四个功能部分: 主要化学成分见表1.其中质量分数较高的Si02为 (1)激波驱动装置;(2)电荷放大器:(3)动态测试分析 49.3%,AL,0,为27.8%.采用英国Malvern公司的 仪;(4)高速摄影仪.其中激波驱动装置由高压段、低 Mastersizer20O0激光粒度仪测量颗粒粒径,如图2所 压段和加速段组成,各段间采用一定厚度的铝膜片分 示,粒径分布范围为5~200μm,其中95%以上的煤渣 隔.试验工作原理为:高压段接氮气瓶构成激波管用 粒径小于150m.现有研究表明:颗粒对材料磨损率工程科学学报,第 38 卷,第 12 期 煤化工的全套工艺流程中普遍含有煤渣或催化剂 等固体颗粒[1],由此导致冲蚀磨损失效十分普遍. 尤 其在减压塔进料阀、热高分液控阀、黑水调节角阀等严 苛工况阀门中,由于其进出口压降高,减压汽化过程中 气相介质流速迅速提高( 最高达 200 m·s - 1 ) [2],煤渣颗 粒在高速气流的驱动下对阀门衬套及下游管道造成严 重的冲蚀磨损失效. 1Cr9Mo 钢作为煤化工管道和阀 门衬套的常用材料,探索其冲蚀磨损机理对管道阀门 系统的冲蚀失效预测和防控具有重要的价值. 针对高速气--固两相流冲蚀磨损失效,国内外学 者设计搭建了多种试验装置,其中以旋转式、气流喷砂 式和风洞式最具代表性. 例如,Woo 等[3]通过高温蒸 汽加速颗粒,可将颗粒加速至 340 m·s - 1 ,且颗粒浓度、 冲击角度和冲击速度可调; Celotta 等[4]搭建了一套能 够稳定控制颗粒速度和浓度的高速气--固磨损试验装 置; Shimizu 等[5]采用自主研发的高温冲蚀试验装置, 研究经表面处理后的 SUS410 钢在冲击速度为 100 m· s - 1 ,冲击角度为 30° ~ 90°时的冲蚀机理; 蔡柳溪等[6] 设计搭建了一套高温高速气--固两相流试验系统,用 于研究固体颗粒对高参数汽轮机喷嘴的高速冲蚀机 理; Hayashi 等[7]采用旋转喷嘴产生的离心力加速颗 粒,可以在单次试验中采集到不同温度试样的冲蚀数 据; 魏琪等[8]采用高速转盘提供冲蚀动力,分析冲蚀距 离、冲蚀温度、冲蚀角度等因素对材料表面涂层冲蚀磨 损的影响; Tabakoff 和 Shanov [9]设计搭建了一套能实 现高温、高速风洞试验装置,研究固体颗粒对陶瓷涂层 的镍钴合金的冲蚀磨损规律. 目前对 1Cr9Mo 钢高速 气--固冲蚀磨损性能方面的机理和试验研究仍相对较 少,缺少可直接指导工程应用的理论成果. 本文采用自主设计的激波驱动式高温气--固两相 流冲蚀磨损试验装置,研究 1Cr9Mo 钢在不同冲击速 度、冲击角度、颗粒硬度、颗粒粒径和高温下的冲蚀磨 损规律,揭示其高速气--固冲蚀磨损机理,研究成果有 望为煤化工管道和阀门的优化选材,冲蚀磨损预测防 控,装置运行的长久可靠性提供参考和借鉴. 1 试验设备、方法及步骤 1. 1 试验设备 激波驱动式气--固两相流冲蚀磨损试验装置示意 图如图1 所示. 该设备可用来模拟温度20 ~ 400 ℃,冲 击角度 10° ~ 90°,颗粒速度 0 ~ 200 m·s - 1 范围内材料 的冲蚀特性. 试验装置主要分为以下四个功能部分: ( 1) 激波驱动装置; ( 2) 电荷放大器; ( 3) 动态测试分析 仪; ( 4) 高速摄影仪. 其中激波驱动装置由高压段、低 压段和加速段组成,各段间采用一定厚度的铝膜片分 隔. 试验工作原理为: 高压段接氮气瓶构成激波管用 于产生一定马赫数的激波. 激波产生之后向加速段运 动,并且带动波后气流以高速运动对颗粒拖曳加速使 其达到所需要的冲击速度. 低压段设有测试高速气流 信号的传感器接口,传感器和电荷放大器以及动态测 试分析仪连接用于测量激波速度. 本试验采用日本 KEYENCE 公司生产的 VW--6000 高速摄影仪捕捉颗 粒群的运动轨迹用于测试颗粒的冲击速度,其最大拍 摄帧数为 24000 帧·s - 1 . 冲击角度通过旋转试件台架 进行调节. 由气--固冲蚀机理可知,当试件和颗粒性 质、冲击角度一定时,试件的磨损率主要取决于气相中 挟带的颗粒速度. 在煤液化减压进料阀中,颗粒加速 的驱动力来源于减压汽化后的高速气流,即当阀门开 度固定时,颗粒速度大小主要取决于阀门进出口的压 力差. 而本试验装置则是通过激波驱动将颗粒加速至 其在真实冲蚀环境下的撞击速度,通过改变膜片的厚 度来控制颗粒速度. 因此,本试验装置模拟的高速气-- 固两相流冲蚀磨损和减压进料阀实际运行工况下颗粒 的冲蚀条件是一致的[10]. 1—高压气瓶; 2—支撑架; 3—光源; 4—减压阀; 5—压力表; 6—驱 动段; 7—铝膜; 8—被驱动段; 9—磨损颗粒; 10—锡纸; 11—动态 压力传感器; 12—电荷放大器; 13—动态测试分析仪; 14—高速摄 影; 15—加速段; 16—试验收集箱; 17—风冷器; 18—除尘器; 19— 温控器; 20—漏电保护器; 21—试件角度调节及加热组件 图 1 试验装置示意图 Fig. 1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testing apparatus 1. 2 冲蚀粒子和试件材料 对煤化工现场收集的煤渣颗粒进行采样分析,其 主要化学成分见表 1. 其中质量分数较高的 SiO2 为 49. 3% ,Al2 O3 为 27. 8% . 采 用 英 国 Malvern 公 司 的 Mastersizer 2000 激光粒度仪测量颗粒粒径,如图 2 所 示,粒径分布范围为 5 ~ 200 μm,其中 95% 以上的煤渣 粒径小于 150 μm. 现有研究表明: 颗粒对材料磨损率 ·1748·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