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3期 李菊艳等:攀钢板坯连铸机不同断面铸坯角部横裂纹分析 ,299. 为750761782810和844℃.通过Andrew方 提高铸坯表层基体热塑性来控制角部横裂纹的产 程),计算该钢种平衡铁素体转变温度A为 生,并得到了成功应用,因此为了解决攀钢1板坯 839℃,并将其标于图4中. 连铸机同一喷嘴布置方式浇注不同断面尺寸铸坯时 从图4中可以看出,对于11601080和 中间断面尺寸铸坯易产生角部横裂纹的问题,提出 1250mm断面尺寸铸坯,较强的冷却使角部温度较 采用控制铸坯表层微观组织的方法来控制中间断面 早低于A3温度,而对于1300mm断面尺寸的铸坯, 铸坯角部横裂纹的产生, 矫直前角部温度主要处于奥氏体区,1000mm断面 通过重熔凝固实验,模拟得到适合攀钢1铸机 铸坯的角部温度处于前两者之间,铁素体组织转变 表层微观组织控制的二冷模式,如图5所示、与原 属于扩散型相变,铁素体晶粒的长大是一个形核、长 二冷模式相比,优化后的二冷模式增加铸坯在区、 大的过程,铁素体转变需要一定的过冷度才能进 Ⅱ区冷却水量,使铸坯出结晶后角部温度迅速降低 行0.对于1160,1080和1250mm断面尺寸铸坯, 到720℃左右,促使铁素体在奥氏体晶界和晶内快 矫直时铸坯角部温度已低于平衡铁素体转变温度约 速析出,消除沿奥氏体晶界析出的先共析铁素体膜, 100℃,冷却过程中有足够的过冷度和孕育时间沿 同时随冷却速度的提高,钢中微合金元素碳氨化物 奥氏体晶界形成大量膜状先共析铁素体,铁素体相 来不及迁移到奥氏体晶界便原位析出或固溶在奥氏 具有良好的塑性,但硬度较低,约为奥氏体相的14 体晶内,消除了沿奥氏体晶界呈链状分布的析出物, 矫直时奥氏体与铁素体两相受力不均匀,应力主要 然后在Ⅲ区、Ⅳ区减少冷却水量,让铸坯表面温度回 集中在膜状先共析铁素体相上,因此容易沿奥氏体 温到约880℃附近,进行矫直.该种冷却方式使铸 晶界形成角部横裂纹,对于1300mm断面尺寸铸 坯表层组织的热塑性得到改善,诚轻了铸坯裂纹敏 坯,矫直前角部温度主要处于奥氏体单相区,因此矫 感性,控制了铸坯角部横裂纹的产生 直时未沿奥氏体晶界形成膜状铁素体,降低了铸坯 …原冷模式 的裂纹敏感性,对于1000mm断面尺寸的铸坯,矫 100 一优化后“冷模式 直时角部温度低于平衡铁素体转变温度30℃左右, g00 矫直点 可能已发生奥氏体向铁素体的转变,铁素体晶粒 在奥氏体晶界形核、长大,但未连成膜状或未沿奥 800 氏体晶界连接成网,因此裂纹敏感性高于1300mm 断面的铸坯,而较1160mm断面铸坯的裂纹发生 700 46 810 2 率低 距离结品器下口距离m 1一200mm×1300mm 图5不同二冷模式表面温度曲线 2200mm×1000mm Ⅱ区出口 3-200mm×1250mm Fig 5 Surface temnpemture curves of slbs w ith different 4-200mm×1080mam 5-200mm×】160mm secondary cooling pattems 910 矫直点 IA. 攀钢1铸机为两机两流,以一流为对比流,采 800 用原二冷模式冷却,以二流为实验流,采用优化后的 二冷模式冷却.实验在角部横裂纹发生率相对较高 2 468101214 距离结品器下口距离m 的1250mm断面铸坯上进行,实验钢种为Q345B 拉速恒定为1.0mmin,实验后对俦坯取样进行 图4不同断面铸坯角部冷却曲线仿真计算结果 热酸洗并切取铸坯角部试样进行金相观察,得到的 Fig 4 Numerical siulation mesult of cooling temperature curves at the comer of slabs w ith different dimensions 结果如图6和图7所示,从图6(a)可以看出,采用 原二冷模式冷却时,铸坯角部存在角部横裂纹,伴随 3.4攀钢1板坯连铸机二冷优化方案及应用 有少量微裂纹,如图中白色圆圈所示,从图6(b)可 攀钢板坯角部横裂纹出现于中间断面铸坯内弧 以看出,采用优化后的二冷模式冷却时,实验流铸坯 角部,由于喷水宽度固定,因此采用以往改变铸坯角 角部没有出现任何裂纹,从图7(a)的金相观察结 部温度来避开钢的脆性温度区山的方法很难保证 果可以看出,原二冷模式下,铸坯角部铁素体晶粒粗 各个断面铸坯角部质量要求,且改造困难,投资大, 大,沿奥氏体晶界存在膜状先共析铁素体,如图中白 最近日本Kao等[2]通过控制铸坯表层组织结构、 色箭头所示.从图7(b)可以看出,采用优化后的二第 3期 李菊艳等: 攀钢板坯连铸机不同断面铸坯角部横裂纹分析 为 750、761、782、810和 844℃.通过 Andrew方 程 [9]‚计 算 该 钢 种 平 衡 铁 素 体 转 变 温 度 A3 为 839℃‚并将其标于图 4中. 从图 4中 可 以 看 出‚对 于 1160、1080和 1250mm断面尺寸铸坯‚较强的冷却使角部温度较 早低于 A3温度‚而对于 1300mm断面尺寸的铸坯‚ 矫直前角部温度主要处于奥氏体区‚1000mm断面 铸坯的角部温度处于前两者之间.铁素体组织转变 属于扩散型相变‚铁素体晶粒的长大是一个形核、长 大的过程‚铁素体转变需要一定的过冷度才能进 行 [10].对于 1160、1080和 1250mm断面尺寸铸坯‚ 矫直时铸坯角部温度已低于平衡铁素体转变温度约 100℃‚冷却过程中有足够的过冷度和孕育时间沿 奥氏体晶界形成大量膜状先共析铁素体‚铁素体相 具有良好的塑性‚但硬度较低‚约为奥氏体相的 1/4. 矫直时奥氏体与铁素体两相受力不均匀‚应力主要 集中在膜状先共析铁素体相上‚因此容易沿奥氏体 晶界形成角部横裂纹.对于 1300mm断面尺寸铸 坯‚矫直前角部温度主要处于奥氏体单相区‚因此矫 直时未沿奥氏体晶界形成膜状铁素体‚降低了铸坯 的裂纹敏感性.对于 1000mm断面尺寸的铸坯‚矫 直时角部温度低于平衡铁素体转变温度 30℃左右‚ 可能已发生奥氏体向铁素体的转变‚铁素体晶粒 在奥氏体晶界形核、长大‚但未连成膜状或未沿奥 氏体晶界连接成网‚因此裂纹敏感性高于 1300mm 断面的铸坯‚而较 1160mm断面铸坯的裂纹发生 率低. 图 4 不同断面铸坯角部冷却曲线仿真计算结果 Fig.4 Numericalsimulationresultofcoolingtemperature curvesatthecornerofslabswithdifferentdimensions 3∙4 攀钢 1 #板坯连铸机二冷优化方案及应用 攀钢板坯角部横裂纹出现于中间断面铸坯内弧 角部‚由于喷水宽度固定‚因此采用以往改变铸坯角 部温度来避开钢的脆性温度区 [11]的方法很难保证 各个断面铸坯角部质量要求‚且改造困难‚投资大. 最近日本 Kato等 [12]通过控制铸坯表层组织结构、 提高铸坯表层基体热塑性来控制角部横裂纹的产 生‚并得到了成功应用.因此为了解决攀钢 1 #板坯 连铸机同一喷嘴布置方式浇注不同断面尺寸铸坯时 中间断面尺寸铸坯易产生角部横裂纹的问题‚提出 采用控制铸坯表层微观组织的方法来控制中间断面 铸坯角部横裂纹的产生. 通过重熔凝固实验‚模拟得到适合攀钢 1 #铸机 表层微观组织控制的二冷模式‚如图 5所示.与原 二冷模式相比‚优化后的二冷模式增加铸坯在 I区、 Ⅱ区冷却水量‚使铸坯出结晶后角部温度迅速降低 到 720℃左右‚促使铁素体在奥氏体晶界和晶内快 速析出‚消除沿奥氏体晶界析出的先共析铁素体膜‚ 同时随冷却速度的提高‚钢中微合金元素碳氮化物 来不及迁移到奥氏体晶界便原位析出或固溶在奥氏 体晶内‚消除了沿奥氏体晶界呈链状分布的析出物‚ 然后在Ⅲ区、Ⅳ区减少冷却水量‚让铸坯表面温度回 温到约 880℃附近‚进行矫直.该种冷却方式使铸 坯表层组织的热塑性得到改善‚减轻了铸坯裂纹敏 感性‚控制了铸坯角部横裂纹的产生. 图 5 不同二冷模式表面温度曲线 Fig.5 Surfacetemperaturecurvesofslabswithdifferent secondarycoolingpatterns 攀钢 1 #铸机为两机两流‚以一流为对比流‚采 用原二冷模式冷却‚以二流为实验流‚采用优化后的 二冷模式冷却.实验在角部横裂纹发生率相对较高 的 1250mm断面铸坯上进行‚实验钢种为 Q345B‚ 拉速恒定为 1∙0m·min -1.实验后对铸坯取样进行 热酸洗并切取铸坯角部试样进行金相观察‚得到的 结果如图 6和图 7所示.从图 6(a)可以看出‚采用 原二冷模式冷却时‚铸坯角部存在角部横裂纹‚伴随 有少量微裂纹‚如图中白色圆圈所示.从图 6(b)可 以看出‚采用优化后的二冷模式冷却时‚实验流铸坯 角部没有出现任何裂纹.从图 7(a)的金相观察结 果可以看出‚原二冷模式下‚铸坯角部铁素体晶粒粗 大‚沿奥氏体晶界存在膜状先共析铁素体‚如图中白 色箭头所示.从图 7(b)可以看出‚采用优化后的二 ·299·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