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4.2作为生物柴油产业的基础,原料转向多元化 目前,世界上生产生物柴油的原料主要是大豆、油菜籽等。这需要利用广阔的 土地面积扩大种植,与粮争地。而对于众多发展中国家来说,由于人口众多且耕地 资源紧张,粮食问题十分突出,以大豆和油菜籽等农作物为原料来生产生物柴油 的可行性很小。因此,走原料多元化之路是长远之策。一方面,根据本国的实际情 况,充分利用和开发各种可能的原料:另一方面,开垦荒山荒地以及盐碱地、沙地、 矿山、油田复垦地等“边际性土地”,既改善利用国土资源,又培育和开发各种能 源作物,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促进生物柴油的全面推广使用。目前,林业生物柴油 便具有这些优势,其原料大多为非食用木本油料植物(如麻疯树油),可以在不适 合作物生长的边际性土地上种植,不会对耕地面积构成威胁。 4.3作为生物柴油产业发展的关键,科技注重创新化 科学技术因素是制约生物柴油发展的核心因素,未来生物柴油的发展方向,即 加大对生物质能转化的技术研发力度,完善生物柴油生产的技术标准,从而实现成 本降低和质量提升的双重跨越。尽管目前发展出了不少生产生物柴油的新工艺, 但生物柴油的生产成本依旧较高,因而生产国应加大科研资金投入,建立专业研究 机构,密切开展国际技术交流合作,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强核心技术的研发, 促进世界生物柴油的快速发展。以美国研究的“工程微藻”为例,这就是生物柴 油产业的一次创新。 4.4作为生物柴油产业发展的条件,扶持举措长效化 各国政府不仅需要通过出台一系列财政补贴、投资政策、税收优惠、用户补 助等经济激励政策,为生物柴油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而且应通过规划和政 府指令,确保生物柴油的长期持续发展。例如,美国早在1999年8月就发布“发展 生物基产品和生物能源”的总统令,确定了美国到2010年和2020年生物基产品和 生物能源增长的目标,以及生物能源取代燃料油消费量的指标。今后,各国也应继 续建立政策落实机制,促使生物柴油长期发展和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Greg P.Biodiesel:Growing New Energy Economy.Vermont,USA:Chelsea Green Publishing Company,2008:77-79 [2]Ma FR,Hanna MA.Biodiesel production:a review.Bioresour Technology,1999, 70:1-15.4.2 作为生物柴油产业的基础,原料转向多元化 目前,世界上生产生物柴油的原料主要是大豆、油菜籽等。这需要利用广阔的 土地面积扩大种植,与粮争地。而对于众多发展中国家来说,由于人口众多且耕地 资源紧张,粮食问题十分突出,以大豆和油菜籽等农作物为原料来生产生物柴油 的可行性很小。因此,走原料多元化之路是长远之策。一方面,根据本国的实际情 况,充分利用和开发各种可能的原料;另一方面,开垦荒山荒地以及盐碱地、沙地、 矿山、油田复垦地等“边际性土地”,既改善利用国土资源,又培育和开发各种能 源作物,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促进生物柴油的全面推广使用。目前,林业生物柴油 便具有这些优势,其原料大多为非食用木本油料植物(如麻疯树油),可以在不适 合作物生长的边际性土地上种植,不会对耕地面积构成威胁。 4.3 作为生物柴油产业发展的关键,科技注重创新化 科学技术因素是制约生物柴油发展的核心因素,未来生物柴油的发展方向,即 加大对生物质能转化的技术研发力度,完善生物柴油生产的技术标准,从而实现成 本降低和质量提升的双重跨越。尽管目前发展出了不少生产生物柴油的新工艺, 但生物柴油的生产成本依旧较高,因而生产国应加大科研资金投入,建立专业研究 机构,密切开展国际技术交流合作,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强核心技术的研发, 促进世界生物柴油的快速发展。以美国研究的“工程微藻”为例,这就是生物柴 油产业的一次创新。 4.4 作为生物柴油产业发展的条件,扶持举措长效化 各国政府不仅需要通过出台一系列财政补贴、投资政策、税收优惠、用户补 助等经济激励政策,为生物柴油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而且应通过规划和政 府指令,确保生物柴油的长期持续发展。例如,美国早在 1999 年 8 月就发布“发展 生物基产品和生物能源”的总统令,确定了美国到 2010 年和 2020 年生物基产品和 生物能源增长的目标,以及生物能源取代燃料油消费量的指标。今后,各国也应继 续建立政策落实机制,促使生物柴油长期发展和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Greg P. Biodiesel:Growing New Energy Economy. Vermont, USA: Chelsea Green Publishing Company, 2008: 77−79. [2] Ma FR, Hanna MA. Biodiesel production: a review. Bioresour Technology, 1999, 70: 1−15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