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可见病猪肺脏呈暗红色、肿大。腹膜和肾脏周围脂肪、肠系膜淋巴结、皮下脂肪出现水肿,胸水、心 外膜液、腹水量增大,耐过猪多发生浆膜炎、关节炎、脑膜炎等。 镜检可见鼻黏膜上皮细胞变性,纤毛上皮脱落,细胞胀圆,支气管上皮细胞水样变性。肺部表现间质 性肺炎和卡他性肺炎。肺泡间隔细胞增生,嗜中性细胞浸润。 确诊多用免疫过氧化酶单层细胞试验(IPMA)、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间接ELISA和血清中和试验 等血清学方法。 (三)卫生处理 (1)病变明显的,胴体和内脏作工业用或销毁。 (2)朋体和内脏高温处理后出厂(场)。 三、副结核病 副结核病(Paratuberculosis))又名副结核性肠炎,是由副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主要发生于牛的一种慢 性消化道传染病。本病的显著特征是顽固性腹泻和逐渐消瘦,肠黏膜增厚并形成皱嘰。 (一)宰前检疫 本病的主要症状是持续性下痢,体温无明显变化。潜伏期长短不一,由数月到2年以上,是典型的慢 性传染病。病初无可见症状,只有用变态反应才能检出。以后在不良条件下,如饲养管理不良、母畜分娩 以及高泌乳量等因素,均可促使症状逐渐明显。开始为间歇性腹泻,逐渐变为经常性的顽固腹泻,粪便稀 薄,混杂气泡和黏液,具恶臭。此时病牛食欲减退,精神不振,逐渐消瘦,贫血,后臀部仿佛被削成尖, 形成“狭尻”,泌乳减少,最后停止。同时于身体各部出现水肿,尤其是下颌及胸垂部更为明显,最后衰 竭而死亡。 (二)宰后检验 病畜胴体极度消瘦。病变主要局限于肠道,肠的特异性病变出现于空肠后段、回肠末端及回盲瓣区域。 肠的典型病变是肠黏膜显著肥厚,一般可达正常的2~3倍,最严重部分可达10倍以上,形成明显的横向 行的脑回状皱褶,表面多见有充血和出血。有的黏膜表面呈天鹅绒样,很少见有坏死,也无干酪样钙化灶。 肠段的淋巴结常肿大、苍白和切面多汁。淋巴管粗大呈绳索状,这是诊断本病又一特征性病变。 本病的确诊有赖于细菌学检查、变态反应和血清学试验, (三)卫生处理 (1)若胴体消瘦,将朋体、内脏化制或销毁。 (2)若胴体不消瘦,将消化道和肠系膜化制或销毁,胴体应高温处理。 四、兔病毒性出血症 兔病毒性出血症(Rabbit viral haemorhagicises)或称兔出血症,又名兔瘟,是由未分类的兔出血 症病毒(HDV)引起的兔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常呈暴发性流行,发病率及致死率极高。 (一)宰前检疫 1最急性型:多发生在流行初期。患兔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死后从鼻孔流出带泡沫样血液。一般 在感染后10~12h,体温升高到41℃,稽留经6~8h而死。 2急性型:病兔体温升高达41℃以上,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或废绝,口渴。呼吸迫促,抽搐而死。有10 可见病猪肺脏呈暗红色、肿大。腹膜和肾脏周围脂肪、肠系膜淋巴结、皮下脂肪出现水肿,胸水、心 外膜液、腹水量增大,耐过猪多发生浆膜炎、关节炎、脑膜炎等。 镜检可见鼻黏膜上皮细胞变性,纤毛上皮脱落,细胞胀圆,支气管上皮细胞水样变性。肺部表现间质 性肺炎和卡他性肺炎。肺泡间隔细胞增生,嗜中性细胞浸润。 确诊多用免疫过氧化酶单层细胞试验(IPMA)、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间接 ELISA 和血清中和试验 等血清学方法。 (三)卫生处理 (1)病变明显的,胴体和内脏作工业用或销毁。 (2)胴体和内脏高温处理后出厂(场)。 三、副结核病 副结核病(Paratuberculosis)又名副结核性肠炎,是由副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主要发生于牛的一种慢 性消化道传染病。本病的显著特征是顽固性腹泻和逐渐消瘦,肠黏膜增厚并形成皱襞。 (一)宰前检疫 本病的主要症状是持续性下痢,体温无明显变化。潜伏期长短不一,由数月到 2 年以上,是典型的慢 性传染病。病初无可见症状,只有用变态反应才能检出。以后在不良条件下,如饲养管理不良、母畜分娩 以及高泌乳量等因素,均可促使症状逐渐明显。开始为间歇性腹泻,逐渐变为经常性的顽固腹泻,粪便稀 薄,混杂气泡和黏液,具恶臭。此时病牛食欲减退,精神不振,逐渐消瘦,贫血,后臀部仿佛被削成尖, 形成“狭尻”,泌乳减少,最后停止。同时于身体各部出现水肿,尤其是下颌及胸垂部更为明显,最后衰 竭而死亡。 (二)宰后检验 病畜胴体极度消瘦。病变主要局限于肠道,肠的特异性病变出现于空肠后段、回肠末端及回盲瓣区域。 肠的典型病变是肠黏膜显著肥厚,一般可达正常的 2~3 倍,最严重部分可达 10 倍以上,形成明显的横向 行的脑回状皱褶,表面多见有充血和出血。有的黏膜表面呈天鹅绒样,很少见有坏死,也无干酪样钙化灶。 肠段的淋巴结常肿大、苍白和切面多汁。淋巴管粗大呈绳索状,这是诊断本病又一特征性病变。 本病的确诊有赖于细菌学检查、变态反应和血清学试验。 (三)卫生处理 (1)若胴体消瘦,将胴体、内脏化制或销毁。 (2)若胴体不消瘦,将消化道和肠系膜化制或销毁,胴体应高温处理。 四、兔病毒性出血症 兔病毒性出血症(Rabbit viral haemorrhagic disease)或称兔出血症,又名兔瘟,是由未分类的兔出血 症病毒(RHDV)引起的兔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常呈暴发性流行,发病率及致死率极高。 (一)宰前检疫 1.最急性型:多发生在流行初期。患兔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死后从鼻孔流出带泡沫样血液。一般 在感染后 10~12h,体温升高到 41℃,稽留经 6~8h 而死。 2.急性型:病兔体温升高达 41℃以上,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或废绝,口渴。呼吸迫促,抽搐而死。有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