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望洞庭》 【教学内容】 内容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补充教材内容二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一雍陶《题君山》 【教材分析】 《望洞庭》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八册第一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二 首诗。这篇课文是描写秋夜景色的七言古诗。《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被贬为朗州司 马后,赴任的途中经过洞庭湖时所作。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 象的比喻,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洞庭月夜图,重在表现洞庭湖的柔和秀美。古诗先写“秋 月”与“湖光”相映照,月光如水洒在湖面上,水平如镜,静静的月,静静的湖,两相辉映, 构成了一幅沉静、和谐、秀美的景色。“潭面无风镜未磨”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 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古代没有玻璃,镜子是用青铜铸的,磨光以 后才能照人。未磨的镜面,朦朦胧胧,用来形容月夜湖光,真是恰到好处。以生动形象的比 喻补足了“湖光秋月两相和”的诗意。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 两相协调。放眼远望,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 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如精美绝伦的工艺珍品,生动 形象。全诗纯然写景,既有细致的描写,又有生动的比喻,诗人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 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设计理念】 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古诗语言凝练,所描绘的意象所构成的意境美,能使学生 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但很多时候,古诗的教学都只是注重让学 生理解诗的意思,忽视对意境的感悟。对于学生来说“诗境”难以感悟,这也是我们古诗教1 内部文件,版权追溯 内部文件,版权追溯 《望洞庭》 【教学内容】 内容一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补充教材内容二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雍陶 《题君山》 【教材分析】 《望洞庭》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八册第一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二 首诗。这篇课文是描写秋夜景色的七言古诗。《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被贬为朗州司 马后,赴任的途中经过洞庭湖时所作。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 象的比喻,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洞庭月夜图,重在表现洞庭湖的柔和秀美。古诗先写“秋 月”与“湖光”相映照,月光如水洒在湖面上,水平如镜,静静的月,静静的湖,两相辉映, 构成了一幅沉静、和谐、秀美的景色。“潭面无风镜未磨” 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 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古代没有玻璃,镜子是用青铜铸的,磨光以 后才能照人。未磨的镜面,朦朦胧胧,用来形容月夜湖光,真是恰到好处。以生动形象的比 喻补足了“湖光秋月两相和”的诗意。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 两相协调。放眼远望,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 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如精美绝伦的工艺珍品,生动 形象。全诗纯然写景,既有细致的描写,又有生动的比喻,诗人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 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设计理念】 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古诗语言凝练,所描绘的意象所构成的意境美,能使学生 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但很多时候,古诗的教学都只是注重让学 生理解诗的意思,忽视对意境的感悟。对于学生来说“诗境”难以感悟,这也是我们古诗教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