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国之后,苏联与东欧国家和北朝鲜也相继与越南民主共和国建交。中国领导人的决定既与中苏谈 判的进展有关,也是“不承认”原则的结果,即中国当时并不急于与法国建交。实际上中国与越 南民主共和国建交确实影响了法国的态度,是它当时没有像英国那样寻求与新中国建立关系的重 要原因 中国援越抗法的一个成功之处是,它既没有将中国拖入境外战争,也没有影响中国国内的议 程,因此有关的政策从未在中国决策层引起任何争论。何况刘少奇当时也解释过援越抗法与中国 安全利益的关系,即如不帮助越共,敌人待在那里,中国的“困难就会更大,麻烦也就更大”。55 与援越抗法相比较,抗美援朝的决策要复杂的多,它更突出地涉及到新中国外交的深层次问 题。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便开始向北朝鲜提供帮助。1949年7、8月就开始允许朝军人回国。56朝 鲜战争爆发后,中国对北朝鲜的援助不断増加,包括提供军用物资、允许苏联援朝物资免税通过 中国境内运往朝鲜,以及派遣人员赴朝鲜了解战场情况和加强与北朝鲜的联络等。为了应付可能 出现的复杂局面,从7月中旬起,中国开始大规模组建东北边防军。57 随着朝鲜战局的变化,中国领导人在8月上旬即开始考虑参战问题。据薄一波回忆,在8月 4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中国参战的设想。周恩来也认为,要取得朝鲜战争的胜利, 必须加上中国的因素,“我们不能不有此远大的设想”。38周恩来在8月26日召开的东北边防军准 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揭示了中国领导人对朝鲜战争的基本认识,即由于美国的军事介入,朝鲜 战争“已经成为目前世界斗争的焦点”,它既是“兄弟国家的问题”,也会影响中国东北地区。他 提出的另一个重要判断是,朝鲜战争还不会扩大为第三次世界大战,但美国如得手就有可能在亚 洲产生“多米诺”骨牌式的后果。所以中国要有参战的准备,参战的目标则是帮助北朝鲜打赢统 战争,包括“最后将美军各个歼灭”。可能是为了说服部队接受暂时搁置解放台湾计划的决定, 他指出北朝鲜如取得胜利,将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59 美军在仁川登陆后朝鲜战局急转直下。10月1日,中国领导人几乎同时接到金日城关于中国 出兵的请求和斯大林类似的建议,这时他们面临的军事形势比8月设想的最糟的情况还要不利, 可参阅 Zhai Qiang,“ Transplanting the Chinese Model: Chinese Military Advisers and the Fi Vietnam War, 1950-1954, The Journal of Military History, VoL. 57, No 4, p692, October 1993 55《刘少奇年谱1898-1969》,下卷第256页。 56刘少奇:《军委同意第四野战军中朝鲜官兵回朝鲜的电报》,1950年1月11日、28日,《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 第1册第249—250页 5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上卷第53页 38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时间的回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上卷第43页 9周恩来《充分准备,出手即胜》,1950年8月26日,《周恩来军事文选》,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四卷第4311 国之后,苏联与东欧国家和北朝鲜也相继与越南民主共和国建交。中国领导人的决定既与中苏谈 判的进展有关,也是“不承认”原则的结果,即中国当时并不急于与法国建交。实际上中国与越 南民主共和国建交确实影响了法国的态度,是它当时没有像英国那样寻求与新中国建立关系的重 要原因。54 中国援越抗法的一个成功之处是,它既没有将中国拖入境外战争,也没有影响中国国内的议 程,因此有关的政策从未在中国决策层引起任何争论。何况刘少奇当时也解释过援越抗法与中国 安全利益的关系,即如不帮助越共,敌人待在那里,中国的“困难就会更大,麻烦也就更大”。55 与援越抗法相比较,抗美援朝的决策要复杂的多,它更突出地涉及到新中国外交的深层次问 题。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便开始向北朝鲜提供帮助。1949 年 7、8 月就开始允许朝军人回国。56 朝 鲜战争爆发后,中国对北朝鲜的援助不断增加,包括提供军用物资、允许苏联援朝物资免税通过 中国境内运往朝鲜,以及派遣人员赴朝鲜了解战场情况和加强与北朝鲜的联络等。为了应付可能 出现的复杂局面,从 7 月中旬起,中国开始大规模组建东北边防军。57 随着朝鲜战局的变化,中国领导人在 8 月上旬即开始考虑参战问题。据薄一波回忆,在 8 月 4 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中国参战的设想。周恩来也认为,要取得朝鲜战争的胜利, 必须加上中国的因素,“我们不能不有此远大的设想”。58 周恩来在 8 月 26 日召开的东北边防军准 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揭示了中国领导人对朝鲜战争的基本认识,即由于美国的军事介入,朝鲜 战争“已经成为目前世界斗争的焦点”,它既是“兄弟国家的问题”,也会影响中国东北地区。他 提出的另一个重要判断是,朝鲜战争还不会扩大为第三次世界大战,但美国如得手就有可能在亚 洲产生“多米诺”骨牌式的后果。所以中国要有参战的准备,参战的目标则是帮助北朝鲜打赢统 一战争,包括“最后将美军各个歼灭”。可能是为了说服部队接受暂时搁置解放台湾计划的决定, 他指出北朝鲜如取得胜利,将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59 美军在仁川登陆后朝鲜战局急转直下。10 月 1 日,中国领导人几乎同时接到金日城关于中国 出兵的请求和斯大林类似的建议,这时他们面临的军事形势比 8 月设想的最糟的情况还要不利, 54 可参阅 Zhai Qiang, “Transplanting the Chinese Model: Chinese Military Advisers and the First Vietnam War, 1950-1954”, The Journal of Military History, Vol. 57, No.4, p692, October 1993。 55 《刘少奇年谱 1898—1969》,下卷第 256 页。 56 刘少奇:《军委同意第四野战军中朝鲜官兵回朝鲜的电报》,1950 年 1 月 11 日、28 日,《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 第 1 册第 249—250 页。 5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年谱 1949—1976》,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7 年版,上卷第 53 页。 58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时间的回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1 年版上卷第 43 页。 59 周恩来《充分准备,出手即胜》,1950 年 8 月 26 日,《周恩来军事文选》,人民出版社 1997 年版,第四卷第 43 —49 页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