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3.犯罪构成,是指刑法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 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4分) 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构成具有如下三个特征: (1)犯罪构成是一系列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2分) (2)犯罪构成是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的法律标志。(2分) (3)犯罪构成由刑法加以规定。(2分) 24.数罪并罚,是对一行为人所犯数罪合并处罚的制度。我国刑法采用的数罪并罚原则 是以限制加重原则为主,以吸收原则和并科原则为补充的折衷原则。(4分) 根据我国刑法典的规定,数罪并罚时应遵守如下基本适用规则: (1)判决宜告的数个主刑中有数个死刑或最重刑为死刑的,采用吸收原则,仅应决定执行 死刑。(1分) (2)判决宜告的数个主刑中有数个无期徒刑或最重刑为无期徒刑的,采用吸收原则,只应 决定执行无期徒刑。(1分) (3)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为有期自由刑即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的,采取限制加重原则,即 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3分) (4)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采用并科原则,附加刑均须执行。(1分) 五、案例分析(16分) 25.评分要点: (1)对于张某的死亡而言,胡某的心理态度属于间接故意,其行为构成(间接)故意犯罪。 (2分) (判断正确者得分。判断错误则全题不得分) (2)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 生的一种心理态度。其显著特点表现为行为人对可能发生的危害结果抱着漠不关心的放任态 度,即不希望、不追求结果的发生,但也不反对结果的发生。(3分) (3)胡某交通肇事撞倒张某后,不仅不停车救人,反而加速逃跑,并且在陈某提醒、路人阻 拦的情况下,明知车下有人,继续行驶可能会致人重伤甚至死亡,但他却无动于衷,对张某的死 活放任不管,驾车猛跑,以致张某被拖带至死,其心理态度完全符合间接故意的特征,故其行为 已由过失犯罪转变为间接故意犯罪。(4分) (4)胡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罪,应当撤销缓刑,在对其新罪作出判决的基础上,将原判刑 罚与新罪所判刑罚合并,决定执行的刑罚。(3分) (5)胡某犯罪时未满18周岁,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2分) (6)胡某犯罪时未满18周岁,不能适用死刑。(2分) 557四、简答题{每小题 0分,共 0分} 23. 罪构 指刑 规定 决定某 会危 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4分〉 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构成具有如下三个特征 (1)犯罪构成是一系列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2分〉 (2) 罪构成是 律标 。(2 (3) 罪构 法加 规定 。(2 24. 对一行 人所犯数罪合并处罚 的 法采 是以限制加重原则为主,以吸收原则和并科原则为补充的折衷原则。 4分) 根据我国刑法典的规定,数罪并罚时应遵守如下基本适用规则: (1)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中有数个死刑或最重刑为死刑的,采用吸收原则,仅应决定执行 死刑。(1分〉 (2) 判决宣告 主刑 数个无期徒刑或 刑 为无期徒 吸收 决定执行无期徒刑。(1分〉 (3) 决宣告 刑为有期 徒刑 拘役 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 3分) (4) 有判 附加 附加 (1 五、案例分析 6分} 25. 分要 (1)对于张某的死亡而言,胡某的心理态度属于间接故意,其行为构成〈间接〉故意犯罪。 (2 〈判断正确者得分。判断错误则全题不得分〉 (2) 接故意是 为可能发生 结果 生的一种心理态度。其显著特点表现为行为人对可能发生的危害结果抱着漠不关心的放任态 度,即不希望、不追求结果的发生,但也不反对结果的发生。 3分〉 (3) 不仅 而加速逃 并且 陈某提醒 路人 拦的情况下,明知车下有人,继续行驶可能会致人重伤甚至死亡,但他却无动于衷,对张某的死 活放任不管,驾车猛跑,以致张某被拖带至死,其心理态度完全符合间接故意的特征,故其行为 已由过失犯罪转变为间接故意犯罪。 4分〉 (4) 某在 犯罪 础上 罚与新罪所判刑罚合井,决定执行的刑罚。 3分〉 (5) 满18 或者减轻处 。(2 (6) 满18 不能适用 。(2 557
<<向上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