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五十一章一九五九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情况介绍 第一节063、获奖者海洛夫斯基,J. (前捷克斯洛伐克)情况介绍 海洛夫斯基,J.(Jarobslav Heyrovsky,1890~1967),前捷克斯洛伐克电化学 家,由于他对极谱学的创立和发展做出的贡献,1959年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时年69 【海洛夫斯基教授的履历】 1890年12月20日生于布拉格:1910年~1913年就读于伦教大学字宙学院:1915年 应征参加奥匈帝国部队服兵役,在战地医院当药剂师兼X光透视工作:1918年获得查 理·斐迪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21年获得伦敦大学理科博士学位:1924年担任理查大 学教授,兼任物理化学研究所所长:1926年在索邦工作;1950年起担任布拉格极谱研究 所(该所1964年改名为“海洛夫斯基研究所”)所长1966年为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 1967年3月27日于布拉格逝世,享年77岁。 【获奖原因及主要成就】 他在电化学方面的主要成就和最杰出的贡献是发明了“极普法”。他是极普学的创始 人 在研究铝的电化学过程中,为了解决由于汞柱毛细管作用的异常现象而引起的误差和 影响,他发明创造了一种科学方法,正确地测定出各种物质的分解电位值。他全面地改进 李普曼最初设计的电解槽装置,使用稀释了的铝汞池在溶液中形成一对电极 个滴汞 电极与另一个参比电极。先测出含各种金属盐的电解质的分解电位,然后再测量通过滴汞 电极的电流强度,绘制出电流一电压的变化曲线。通过电流一电压曲线所呈现出的不同特 征的波以及与之相对应的不同电位(现今称极谱波和半波电位),就可以正确地计算出所 含电解质的成分和含量。这种方法可以很精确地测定出电解质溶液中所有的金属离子、非 金属元素和其它各种有机物。1922年,他正式发表了用滴汞电极进行电解的著名论文。 1925年根据这一原理,他与日本著名化学家志方益三合作设计制造了第一台“极谱 仪”。它的结构虽然比较简单,但灵敏度已接近于十万分之一摩尔浓度的水平,他们就用 这台极谱仪记录了铅、锌、镉和硝基苯的极谱图。1938年,他又在原来的基础上对极谱 仪作进一步改进,尝试用阴极射线示波管来代替普通的电流计,使用这种装置不仅适应于 各种交流电压和电流,在直流电压和电流的情况下也同样能够适用,测试结果可以直接从 示波管上显示出来,称为“示波极谱法”。使用这种新的仪器可以使每次测试所用的时间 缩短到以秒为计算单位,不仅速度大大加快,而且结果也更为精确,因而得到更广泛的应 用。为了进一步研究和推广极谱学这门新兴学科,他于1950年创建了极谱研究所,很快 形成了一个布拉格极谱学派,受到世界的瞩目,为传播极谱学作出了贡献。 【获得奖励及荣誉】 他曾获得前捷克斯洛伐克国家一等奖:两次获得前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勋章! 【主要著作】 《论极谱法在化学中的应用》(1933):《极谱法》(1941):《示波极谱仪》 (1943、1953、1959):《极谱分析法的实际应用》(1948、1960)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