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被白蜡质,有彩虹,腹背暗褐色 腹面及足黄色。 二、生活史及习性 〈一〉黑尾叶蝉: 生活史: ■世代数:北◇南,48代年, ·在我国主要稻区发生世代重叠,以3、4、5代发生数量大,为 害重。以大龄若虫在绿肥田,小麦田,田边和沟边的杂草上越 冬。 习性: 1、在秧苗上产卵,后被带到本田; 2、成虫趋光性强,趋嫩绿稻田 3、白天栖息于稻株下部,晚上到叶片上为害; 4、横走,斜行和跳跃习性; 5、卵产于叶鞘组织内,单雌产卵最多50多块,700余粒,平均 10余块,120余粒,共5龄。 <二>、白翅叶蝉 生活史: 湖南、浙江3代年,福建,重庆4代年;以成虫在小麦田, 绿肥田,田边,沟边禾本科杂草上越冬,若冬季温度高,成虫可 活动为害小麦苗期。 习性: 1、成虫多在上午羽化,活泼,善飞,具趋嫩性 2、趋光性: 3、卵产于叶中脉肥厚部分的组织内,散产,30-60粒/♀; 4、初孵若虫喜潜伏在心叶内为害,小若虫会横爬,但不会跳,多 数时候栖息于叶背取食,共5龄。 三、防治技术: 以农业防治为主,结合保护天敌和药剂防治进行。 1、压低越冬虫源:铲除杂草: 2、避免混栽,选育抗虫品种:减少桥梁田; 3、加强水肥管理:防止贪青徒长; 4、诱杀:成虫盛发期,进行灯光诱杀: 5、药剂防治与稻飞虱相同。被白蜡质,有彩虹,腹背暗褐色, 腹面及足黄色。 二、生活史及习性: 〈一〉黑尾叶蝉: 生活史: ◼ 世代数:北  南,4—8 代/年, ◼ 在我国主要稻区发生世代重叠,以 3、4、5 代发生数量大,为 害重。以大龄若虫在绿肥田,小麦田,田边和沟边的杂草上越 冬。 习性: 1、在秧苗上产卵,后被带到本田; 2、成虫趋光性强,趋嫩绿稻田; 3、白天栖息于稻株下部,晚上到叶片上为害; 4、横走,斜行和跳跃习性; 5、卵产于叶鞘组织内,单雌产卵最多 50 多块,700 余粒,平均 10 余块,120 余粒,共 5 龄。 <二>、白翅叶蝉 生活史: 湖南、浙江 3 代/年,福建,重庆 4 代/年;以成虫在小麦田, 绿肥田,田边,沟边禾本科杂草上越冬,若冬季温度高,成虫可 活动为害小麦苗期。 习性: 1、成虫多在上午羽化,活泼,善飞,具趋嫩性; 2、趋光性; 3、卵产于叶中脉肥厚部分的组织内,散产,30-60 粒/♀; 4、初孵若虫喜潜伏在心叶内为害,小若虫会横爬,但不会跳,多 数时候栖息于叶背取食,共 5 龄。 三、防治技术: 以农业防治为主,结合保护天敌和药剂防治进行。 1、压低越冬虫源:铲除杂草; 2、避免混栽,选育抗虫品种:减少桥梁田; 3、加强水肥管理:防止贪青徒长; 4、诱杀:成虫盛发期,进行灯光诱杀; 5、药剂防治与稻飞虱相同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