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教学过程 批注 2求分子量 3用来解释生物学现象 注意:1K、K只与溶剂的性质有关: 一一强调 2大分子的分子量一般用渗透压来求。 1.4.3强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 若将1 mol NaC1溶于1kg水中,根据△T=·h计算,其溶液的凝固点降低1.86 一一举例 K,而实际测定降低了3.50K,差不多为1.86K的两倍。这表明NaC1在水中溶解以后要 一一强调电解 电离成为Na和C1,此时溶液中粒子数增加了一倍,粒子浓度为2 mol-kg。可是实验 质的依数性,要 求掌握定性比 测定值并不恰好是分子浓度的两倍。若正好是两倍时,凝固点降低为3.72K,而实测值 较 只有3.50K。这是由于强电解质电离以后,离子之间互相牵制形成离子氛,使得离子不 能表现为独立离子的行为。 三小结(3~5分钟) 1分散系的概念及类型: 2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3稀溶液的依数性及应用: 4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能够定性判断): 四布置作业: 附:板书设计: 主板: 副板: 1.3分散系 1.3.1分散系的概念 1.3.2分散系的分类及性质 1.4溶液 1.4.1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1.4.2稀溶液的依数性 1.4.3稀溶液依数性的应用 例题 1.4.3强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 例题教 学 过 程 批 注 2 求分子量 3 用来解释生物学现象 注意:1 Kb、Kf只与溶剂的性质有关; 2 大分子的分子量一般用渗透压来求。 1.4.3 强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 若将 1 mol NaCl 溶于 1 kg 水中,根据ΔTf =Kf•bB 计算,其溶液的凝固点降低 1.86 K,而实际测定降低了 3.50K,差不多为 1.86 K 的两倍。这表明 NaCl 在水中溶解以后要 电离成为 Na+和 Cl-,此时溶液中粒子数增加了一倍,粒子浓度为 2 mol∙kg-1。可是实验 测定值并不恰好是分子浓度的两倍。若正好是两倍时,凝固点降低为 3.72K,而实测值 只有 3.50K。这是由于强电解质电离以后,离子之间互相牵制形成离子氛,使得离子不 能表现为独立离子的行为。 三 小结(3~5 分钟) 1 分散系的概念及类型; 2 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3 稀溶液的依数性及应用; 4 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能够定性判断); 四 布置作业: 附:板书设计: 主板: 副板: 1.3 分散系 1.3.1 分散系的概念 1.3.2 分散系的分类及性质 1.4 溶液 1.4.1 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1.4.2 稀溶液的依数性 1.4.3 稀溶液依数性的应用 例题 1.4.3 强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 例题 ――强调 ――举例 ― ― 强调 电 解 质的依数性,要 求 掌 握定 性 比 较
<<向上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