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案 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点在最高位置 3埋地横管的水气流动 来自立管的水流具有较大的动能,该动能的绝大部分用以克服沿程阻力和转变为后面井 中壅高水位的静水压力,有利于增强管内排水能力。 水流特点:①水流掺气水中夹带气泡一方面水平前进,另一方面受浮力。结果,扰动 水流,导致水流阻力和能量损失增加,所以,埋地管不能再按单相水流规律计算。 ②半有压非满水中分离出气泡,在管道上部形成“气室”,具有压力作用于液面上。气 室占据了一定的管道断面积,导致排水能力下降,但另一方面,水流具有压力,水力坡度不 仅是管道坡度一项,还应考虑由压力变化引起的水力坡度的增值。 ③波动水跃的流动状态 立管喷出速度较高的水流直冲入埋地横管,因受阻立导致ν下降,动能转化为势能,使 井内水位上升,另一方面,挟气水流上下翻滚,使井内水流旋转紊乱,阻扰水流顺利下泄, 同时部分气体从水中分离,在井室中产生压力,若为敞开系统,气体溢出释放的压力,使井 中水位猛升,在水柱大于埋深的情况下,很容易由检查井反冒水。 7-3雨水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 雨量计算:按当地暴雨强度公式: 1按q5f(Ls·ha)计算: Q q5. F(Us) (7-1) 10000 式中:k—一屋面泄流系数 F一一汇水面积(m2) 2按小时降雨厚度h(mm/h)计算 h F (7-2) 3600 联立上二式,得: h=36q5,q5-Ls:100m2 存在问题:雨量计算中有误差:雨水→屋面→管道,t=2~3min,但暴雨公式是选用 5~120min,实测雨量记录并经整理得到q2、q3没有数据曲线外延,曲线在t=15~60min内 较精确,误差大 单斗系统计算 1雨水斗泄流量计算(单斗),试验得到: Q,=k1√2gh2 (7-3) 式中:Q,—雨水泄流量 k1——流量系数,试验值1.6-1.8《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案 第 7 章 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 4 - 点在最高位置。 3.埋地横管的水气流动 来自立管的水流具有较大的动能,该动能的绝大部分用以克服沿程阻力和转变为后面井 中壅高水位的静水压力,有利于增强管内排水能力。 水流特点:①水流掺气 水中夹带气泡一方面水平前进,另一方面受浮力。结果,扰动 水流,导致水流阻力和能量损失增加,所以,埋地管不能再按单相水流规律计算。 ②半有压非满 水中分离出气泡,在管道上部形成“气室”,具有压力作用于液面上。气 室占据了一定的管道断面积,导致排水能力下降,但另一方面,水流具有压力,水力坡度不 仅是管道坡度一项,还应考虑由压力变化引起的水力坡度的增值。 ③波动水跃的流动状态 立管喷出速度较高的水流直冲入埋地横管,因受阻立导致 v 下降,动能转化为势能,使 井内水位上升,另一方面,挟气水流上下翻滚,使井内水流旋转紊乱,阻扰水流顺利下泄, 同时部分气体从水中分离,在井室中产生压力,若为敞开系统,气体溢出释放的压力,使井 中水位猛升,在水柱大于埋深的情况下,很容易由检查井反冒水。 7-3 雨水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 一. 雨量计算:按当地暴雨强度公式: 1.按 5 q (L/s·ha)计算: F q Q k r =   10000 5 (L/s) (7-1) 式中: k ——屋面泄流系数 F ——汇水面积(m2 ) 2.按小时降雨厚度 h (mm/h)计算: F h Q k r =   3600 (7-2) 联立上二式,得: h5 = 36q5 , 5 q ——L/s·100m2 存在问题:雨量计算中有误差:雨水→屋面→管道, t =2~3min,但暴雨公式是选用 5~120min,实测雨量记录并经整理得到 q2 、 3 q 没有数据曲线外延,曲线在 t =15~60min 内 较精确,误差大。 二. 单斗系统计算 1.雨水斗泄流量计算(单斗),试验得到: 2 5 y Ls 2ghs Q = k (7-3) 式中: Qy ——雨水泄流量 Ls k ——流量系数,试验值 1.6~1.8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