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①将兵扌干燕、晋之师 ②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 ③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 ④最比其羸弱者 ⑤誓盟而后入邑 ⑥景公与诸大夫郊迎 A.①③④B.①⑤⑥C.②③⑥D.②④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穰苴虽然仅是田氏的庶子,但他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所以晏婴向齐 王推荐了他。他认为自己人微权轻,所以提出让德高望重的庄贾做监军。 B.司马穰苴说“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木包鼓之急则 忘其身”,这表明他具备了一个杰出将领舍家为国、舍生忘死的高尚品质 C.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即使对国君的宠臣庄贾也决不宽恕,这是司马穰苴 的军队具有严明的纪律和无往不胜的战斗力,最终使晋、燕两国军队先后撤离的原 D.因为司马穰苴对士卒关怀备至,与士卒同甘共苦,所以“痛者皆求行,争 奋出为之赴战”,这也是他的军队能够战无不胜的重要原因之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 译文: (2)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 译文 12.翻译下面一段文字。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 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 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苏轼《留侯论》) 参考答案 1.B(众,名词作状语,当众) 2.C(助词,都表示定语后置。A①()就,表示承接,②是,就是,表示判断。B ①以(之)为,②认为。D①用在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②代词,代韩信) 3.B(①解释自己“亡”的原因。③是萧何询问汉王的决策。⑥指出汉王傲慢无礼, 希望他慎重对待拜将一事) 4.B(不一定想到报答漂母和成就大业,“毫不犹豫”与原文“熟视”不符合。接 受侮辱重点是表现韩信好汉不吃眼前亏忍让之心) 5.(1)满街人都笑话韩信,认为他胆小。(2)汉王不想成就统一天下的功业吗?为 什么要斩壮士!(3)韩信揣测萧何等人已多次向汉王推荐自己,汉王不任用,就逃 走了。①将兵扌干 燕、晋之师 ②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 ③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 ④最比其羸弱者 ⑤誓盟而后入邑 ⑥景公与诸大夫郊迎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穰苴虽然仅是田氏的庶子,但他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所以晏婴向齐 王推荐了他。他认为自己人微权轻,所以提出让德高望重的庄贾做监军。 B.司马穰苴说“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木包 鼓之急则 忘其身”,这表明他具备了一个杰出将领舍家为国、舍生忘死的高尚品质。 C.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即使对国君的宠臣庄贾也决不宽恕,这是司马穰苴 的军队具有严明的纪律和无往不胜的战斗力,最终使晋、燕两国军队先后撤离的原 因之一。 D.因为司马穰苴对士卒关怀备至,与士卒同甘共苦,所以“痛者皆求行,争 奋出为之赴战”,这也是他的军队能够战无不胜的重要原因之一。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 译文: 。 (2)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 译文: 。 12.翻译下面一段文字。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 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 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苏轼《留侯论》) 参考答案 1.B(众,名词作状语,当众) 2.C(助词,都表示定语后置。A①㈠就,表示承接,②是,就是,表示判断。B ①以(之)为,②认为。D①用在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②代词,代韩信) 3.B(①解释自己“亡”的原因。③是萧何询问汉王的决策。⑥指出汉王傲慢无礼, 希望他慎重对待拜将一事) 4.B(不一定想到报答漂母和成就大业,“毫不犹豫”与原文“熟视”不符合。接 受侮辱重点是表现韩信好汉不吃眼前亏忍让之心) 5.(1)满街人都笑话韩信,认为他胆小。(2)汉王不想成就统一天下的功业吗?为 什么要斩壮士!(3)韩信揣测萧何等人已多次向汉王推荐自己,汉王不任用,就逃 走了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