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324- 心理科学进展 2003年 会产生“乐观偏差”(optimistic bias),即判断自己的风险要比判断他人的风险要小2,言目乐观而不够现 实。这是矛盾的两个方面:现实主义会提高成功适应环境的可能性,而乐观则会使我们有比较好的主观感 受。如何在现实与乐观之间达到某种平衡?SandraL.Schneider(200l)讨论了一种“现实的乐观”,认为“现 实的乐观”与现实并不相互抵触,因此原则上不会产生不现实的对于环境或事件的评价,能够作到乐观而 又不自欺)。这种对于“现实的乐观”的研究是积极心理学的很好的注解:使生活更加富有意义。 3.3积极情绪与健康 积极的心理和情绪状态在保持生理健康上也有很大的意义。积极的情绪状态(如乐观)可以增加人的 心理资源,使人相信结果会更好。在面对压力事件时,自我报告通常处于积极情绪状态的人更不易生病: 而对于病人,那些处于积极情绪的人更愿意接受医生的建议、配合治疗并进行锻炼。 研究发现,积极的情绪状态对于患病者的心身状况改善有积极的影响,并且,良好的情绪状态容易导 致积极的康复活动2,Taylor等人(1992)发现,对于感染ADS的人,那些对于自身的康复能力抱有不 切实际的乐观的人,在康复锻炼中表现更好。对ADS感染者的问卷调查和其后他们的病情发展情况表明, 那些接受死亡的现实的感染者(现实接受问卷得分高)要比得分低者早去世9个月。消极的预期会使ADS 症状更早出现2。 积极的情绪为什么会有助于预防疾病和患病者的康复呢?研究发现,积极和消极的情绪都与一种免疫 抗体分泌S-lgA(secretory immunoglobulin A)的水平变化有关,积极的情绪状态可以相应地提高免疫系统 的活动,而消极情绪则相反B0。实验研究证实了实验操纵的情绪状态对于免疫系统调节功能的影响]。 Lbot和她的同事让健康的女大学生被试分别观看滑稽和悲伤的录象片,观看滑稽片的S-lgA水平升高, 表明免疫系统活动的增强:而观看悲伤影片的被试S-gA水平下降,表明免疫系统的活动受到了抑制。其 他研究者对于男性被试的实验也证实了这一点四。除了这种实验产生的即时情绪状态,研究者也考察了持 续的心境状态对于免疫系统的影响,并得到了相似的结论B。 3.4关于创造力与培养天才 在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中,有许多涉及创造力与天才的培养问题。 创造力研究的兴起可追溯到I950年Guilford的研究,Guilford认为,发散思维和变换能力是创造性 思维的核心B阿,这至今仍是许多创造力研究和测量的重要理论基础。 在Guiford之后,由于创造力的定义和研究的复杂性,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不大。从20世纪90年代开 始,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关于创造力和天才培养的研究蓬勃发展起来。例如,Sternberg和Lubert阿 提出的创造力投资理论,认为创造力是一种多维结构,由6种资源构成:智力过程、知识、智力风格、人 格、动机和环境线索,创造性是这6种因素以各种方式聚合的结果。另外,对于创造力是先天形成的还是 后天培养的,这一实践性很强而且一直有争议的话题,Ericsson(1996)通过自己的研究也提出了自己的观 点,认为创造力是源于普通认知过程的一种脑力活动可,更多地是培养出的而非生来的才能。关于天才的 研究则表明,天才儿童在自己具有天赋的领域有很强的成就动机和坚持性,而天才的产生与父母和家庭 环境很有关系,天才通常是在那些富裕的家庭环境、并有丰富的智力或艺术刺激的家庭中产生。 如果创造力和天才是后天培养的,那么又该如何培养创造力和天才呢?有很多研究者提出了自己的培 养方案9,0,比如sternberg等人依据创造力投资理论提出了发展创造性潜能的l2种策略,包括:鼓励假设 性的质问、允许含糊和不明确、容许犯错、鼓励他人对问题进行定义或重定义、对创造性的想法和产品进 行奖励等等0。 关于创造性的生理激活,前人曾做过创造性个体皮肤电、心率、EEG波等方面的研究刚。最近有人四 从脑机制方面进行了实验研究,首次发现在完成发散思维任务时,高创造性被试(创造性测验得分高者) 两侧额叶都被激活,而低创造性被试则只有单侧激活。由此看来,创造性是确有其特定的生理激活特点的。 C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324- 心理科学进展 2003 年 会产生“乐观偏差”(optimistic bias),即判断自己的风险要比判断他人的风险要小[26],盲目乐观而不够现 实。这是矛盾的两个方面:现实主义会提高成功适应环境的可能性,而乐观则会使我们有比较好的主观感 受。如何在现实与乐观之间达到某种平衡?Sandra L. Schneider ( 2001 ) 讨论了一种“现实的乐观”,认为“现 实的乐观”与现实并不相互抵触,因此原则上不会产生不现实的对于环境或事件的评价,能够作到乐观而 又不自欺[27]。这种对于“现实的乐观”的研究是积极心理学的很好的注解:使生活更加富有意义。 3.3 积极情绪与健康 积极的心理和情绪状态在保持生理健康上也有很大的意义。积极的情绪状态(如乐观)可以增加人的 心理资源,使人相信结果会更好。在面对压力事件时,自我报告通常处于积极情绪状态的人更不易生病; 而对于病人,那些处于积极情绪的人更愿意接受医生的建议、配合治疗并进行锻炼[28]。 研究发现,积极的情绪状态对于患病者的心身状况改善有积极的影响,并且,良好的情绪状态容易导 致积极的康复活动[26],Taylor 等人(1992)发现,对于感染 AIDS 的人,那些对于自身的康复能力抱有不 切实际的乐观的人,在康复锻炼中表现更好。对 AIDS 感染者的问卷调查和其后他们的病情发展情况表明, 那些接受死亡的现实的感染者(现实接受问卷得分高)要比得分低者早去世 9 个月。消极的预期会使 AIDS 症状更早出现[29]。 积极的情绪为什么会有助于预防疾病和患病者的康复呢?研究发现,积极和消极的情绪都与一种免疫 抗体分泌 S-IgA(secretory immunoglobulin A)的水平变化有关,积极的情绪状态可以相应地提高免疫系统 的活动,而消极情绪则相反[30]。实验研究证实了实验操纵的情绪状态对于免疫系统调节功能的影响[31]。 Labott 和她的同事让健康的女大学生被试分别观看滑稽和悲伤的录象片,观看滑稽片的 S-IgA 水平升高, 表明免疫系统活动的增强;而观看悲伤影片的被试 S-IgA 水平下降,表明免疫系统的活动受到了抑制。其 他研究者对于男性被试的实验也证实了这一点[32]。除了这种实验产生的即时情绪状态,研究者也考察了持 续的心境状态对于免疫系统的影响,并得到了相似的结论[33]。 3.4 关于创造力与培养天才 在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中,有许多涉及创造力与天才的培养问题。 创造力研究的兴起可追溯到 1950 年 Guilford [34]的研究,Guilford 认为,发散思维和变换能力是创造性 思维的核心[35],这至今仍是许多创造力研究和测量的重要理论基础。 在 Guiford 之后,由于创造力的定义和研究的复杂性,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不大。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 始,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关于创造力和天才培养的研究蓬勃发展起来。例如,Sternberg 和 Lubert [36] 提出的创造力投资理论,认为创造力是一种多维结构,由 6 种资源构成:智力过程、知识、智力风格、人 格、动机和环境线索,创造性是这 6 种因素以各种方式聚合的结果。另外,对于创造力是先天形成的还是 后天培养的,这一实践性很强而且一直有争议的话题,Ericsson(1996)通过自己的研究也提出了自己的观 点,认为创造力是源于普通认知过程的一种脑力活动[37],更多地是培养出的而非生来的才能。关于天才的 研究则表明[38],天才儿童在自己具有天赋的领域有很强的成就动机和坚持性,而天才的产生与父母和家庭 环境很有关系,天才通常是在那些富裕的家庭环境、并有丰富的智力或艺术刺激的家庭中产生。 如果创造力和天才是后天培养的,那么又该如何培养创造力和天才呢?有很多研究者提出了自己的培 养方案[39,40],比如 sternberg 等人依据创造力投资理论提出了发展创造性潜能的 12 种策略,包括:鼓励假设 性的质问、允许含糊和不明确、容许犯错、鼓励他人对问题进行定义或重定义、对创造性的想法和产品进 行奖励等等[40]。 关于创造性的生理激活,前人曾做过创造性个体皮肤电、心率、EEG 波等方面的研究[41]。最近有人[42] 从脑机制方面进行了实验研究,首次发现在完成发散思维任务时,高创造性被试(创造性测验得分高者) 两侧额叶都被激活,而低创造性被试则只有单侧激活。由此看来,创造性是确有其特定的生理激活特点的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