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836· 工程科学学报,第37卷,第7期 调试得出,见表1:其余非定常参数由室内试验数据反 演得到,见表2. 表2非定常西原体参数取值 Table 2 Parameters of the non-stationary Nishihara model a b C to 9 m 0.017 8.7×10-10 -0.099 98.3 103.7 3.507 1.36 53.75 12.35 213.4 采用非定常西原体模型与试验结果进行拟合,效 为集中;到280h,基本出现与水平方向呈60°左右的 果见图7.由图7可知,非定常西原体模型不仅能有效 “X型”剪切破坏 地模拟岩石蠕变的衰减阶段和稳定阶段,而且对加速 蠕变阶段也能有很好的体现,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误 差较小. 1.0r 非定常拟合 0.9F ★实验数据 0.8 07 0.6 100h 150h 0.5 55 MPa 0.4 0.3 02 0.1 50 100150200250300350 时间h 图7非定常西原体模型拟合曲线 200h 250h 280h Fig.7 Fitting curves by the non-stationary Nishihara model 图9镯变试验中微裂隙发展过程 Fig.9 Development of micro-fractures in creep test (6)不同应力水平验证.在55MPa试验研究基础 上,进行45MPa和65MPa应力水平下蠕变试验验证, 4 结论 所得结果与室内试验结果基本一致,见图8 1.0 定常流变模型只能描述岩石蠕变曲线的前两个阶 0.9 段,对于加速蠕变阶段则无法体现.本文提出非定常 0.8 65 MPa 西原体模型,并在离散单元法计算程序P℉℃中实现模 07 型开发和非定常计算,可用于岩石蠕变全过程的模拟. 0.6 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0.5 55MP: (1)基于颗粒流程序的线性本构模型,通过FISH 0.4 兴4★★★★★★★4平¥¥米 02444*+45MP 语言编程,可实现流变参数的实时更新,从而实现定常 0.3 一非定常拟合 模型的非定常计算. ★实验数据 (2)非定常弹性体的取值随时间呈指数型增长, 01 0 50100150200250300350 可用于反映衰减蠕变阶段瞬时变形模量增加的“硬 时间h 化”过程.非定常黏性体的取值随时间和应力呈幂律 图8不同应力水平下非定常模型拟合曲线 Fig.8 Fitting curves by the non-stationary model under different 型减小,可用于描述加速蠕变阶段蠕变速率增加的 stress levels “软化”过程. (3)分别采用定常与非定常西原体模型对室内试 (7)微裂隙监测与分析.在蠕变试验过程中,通 验数据进行拟合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定常模型仅适 过调用Crk init函数实现对试样微裂隙数量和位置的 用于衰减和稳定蠕变阶段:而非定常模型还可用于描 监测,不同时刻微裂隙的发展见图9.由图9可知:在 述加速蠕变阶段,实现对蠕变全过程的准确模拟. 蠕变试验前期(100h以内),颗粒间的黏结破坏数量较 (4)通过对蠕变过程中微裂隙的监测,可知蠕变 少,裂纹发展速度缓慢,分布范围广泛,无明显规律:但 过程中加速蠕变阶段主要是由裂隙的加速发展产生, 是随着加载时间的增加,微裂隙加速发展,局部裂隙较 加速蠕变将导致试样被剪切破坏.工程科学学报,第 37 卷,第 7 期 调试得出,见表 1; 其余非定常参数由室内试验数据反 演得到,见表 2. 表 2 非定常西原体参数取值 Table 2 Parameters of the non-stationary Nishihara model a b c t0 p q n σ1 m t1 0. 017 8. 7 × 10 - 10 - 0. 099 98. 3 103. 7 3. 507 1. 36 53. 75 12. 35 213. 4 采用非定常西原体模型与试验结果进行拟合,效 果见图 7. 由图 7 可知,非定常西原体模型不仅能有效 地模拟岩石蠕变的衰减阶段和稳定阶段,而且对加速 蠕变阶段也能有很好的体现,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误 差较小. 图 7 非定常西原体模型拟合曲线 Fig. 7 Fitting curves by the non-stationary Nishihara model ( 6) 不同应力水平验证. 在 55 MPa 试验研究基础 上,进行 45 MPa 和 65 MPa 应力水平下蠕变试验验证, 所得结果与室内试验结果基本一致,见图 8. 图 8 不同应力水平下非定常模型拟合曲线 Fig. 8 Fitting curves by the non-stationary model under different stress levels ( 7) 微裂隙监测与分析. 在蠕变试验过程中,通 过调用 Crk_init 函数实现对试样微裂隙数量和位置的 监测,不同时刻微裂隙的发展见图 9. 由图 9 可知: 在 蠕变试验前期( 100 h 以内) ,颗粒间的黏结破坏数量较 少,裂纹发展速度缓慢,分布范围广泛,无明显规律; 但 是随着加载时间的增加,微裂隙加速发展,局部裂隙较 为集中; 到 280 h,基本出现与水平方向呈 60°左右的 “X 型”剪切破坏. 图 9 蠕变试验中微裂隙发展过程 Fig. 9 Development of micro-fractures in creep test 4 结论 定常流变模型只能描述岩石蠕变曲线的前两个阶 段,对于加速蠕变阶段则无法体现. 本文提出非定常 西原体模型,并在离散单元法计算程序 PFC 中实现模 型开发和非定常计算,可用于岩石蠕变全过程的模拟. 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 1) 基于颗粒流程序的线性本构模型,通过 FISH 语言编程,可实现流变参数的实时更新,从而实现定常 模型的非定常计算. ( 2) 非定常弹性体的取值随时间呈指数型增长, 可用于反映衰减蠕变阶段瞬时变形模量增加的“硬 化”过程. 非定常黏性体的取值随时间和应力呈幂律 型减小,可用于描述加速蠕变阶段蠕变速率增加的 “软化”过程. ( 3) 分别采用定常与非定常西原体模型对室内试 验数据进行拟合对比分析. 结果显示: 定常模型仅适 用于衰减和稳定蠕变阶段; 而非定常模型还可用于描 述加速蠕变阶段,实现对蠕变全过程的准确模拟. ( 4) 通过对蠕变过程中微裂隙的监测,可知蠕变 过程中加速蠕变阶段主要是由裂隙的加速发展产生, 加速蠕变将导致试样被剪切破坏. · 638 ·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