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CN105506912A 说明书 4/6页 的旋转强度大于内端,迎流面11外端的弧度大于内端的弧度,背流面12外端的弧度大于内 端的弧度。由此,可进一步地增加拨水筋1外端的拨水力度,促进洗衣机内洗涤水的水流强 度。 [0052] 迎流面11和背流面12分别相对于本体4的上表面倾斜设置。例如,如图3和图5所 示,迎流面11和背流面12朝向相对的方向倾斜设置,拨水筋1沿本体4的周向的宽度在拨水 筋1的底部到上端面的方向上逐渐减小,即迎流面11朝向背流面12的方向倾斜设置,背流面 12朝向迎流面11的方向倾斜设置。 [0053]迎流面11与拨水筋1的底面之间的夹角角度在70-80°之间,背流面12与拨水筋1的 底面之间的夹角角度在70-80°之间。由此,可以增加水流流动,提高洗涤效果,降低波轮转 动时的耗电量。 [0054]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洗衣机的仿生波轮100,通过限定拨水筋1的迎流面11和背流面 12,其中,迎流面11在本体4的径向上的两端的切线之间所形成的夹角角度以及背流面12 在本体4的径向上的两端的切线之间所形成的夹角角度均在110-150°之间。且迎流面11和 背流面12相对于本体4的倾斜角度在70-80°之间。从而可降低水流阻力,提高拨水筋1的拨 水力度,增加洗涤水的洗涤强度,进而提高洗涤效果,同时可降低耗电量。 [0055]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拨水筋1在本体4的径向上的内端的上表面 与本体4的上表面之间的最大高度差h1为25-31mm,拨水筋1在本体4的径向上的外端的上表 面与本体4的上表面之间的最大高度差h2为37-43mm,内端的上表面与外端的上表面之间圆 滑过渡,即拨水筋1的上表面可为弧形面。由此,可减小洗涤水水流阻力,增大洗涤强度,从 而有利于提高洗涤效果。 [0056]可选地,拨水筋1在本体4的径向上的内端的上表面与本体4的上表面之间的最大 高度差可以h1为28mm,拨水筋1在本体4的径向上的外端的上表面与本体4的上表面之间的 最大高度差h2为40mm。发明人经过多次实验可得,此时,仿生波轮100正反转时洗涤水流均 能达到最优的洗净效果和洗涤耗电量。 [0057]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如图1所示,迎流面11的内端切线与迎流面11的外端切线 之间形成的夹角角度a为130°,背流面12的内端切线与背流面12的外端切线之间形成的夹 角角度为130°。从而可进一步地提高洗涤效果,降低耗电量。 [0058]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迎流面11与拨水筋1的底面之间的夹角角度为75°,背流 面12与拨水筋1的底面之间的夹角角度为75°。从而可进一步地提高洗涤效果,降低耗电量。 [0059]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拨水筋1的外端的上表面在本体4的径向上相对于本体 4的上表面倾斜设置,拨水筋1的外端的上表面与本体4的上表面的倾斜角度可在50-70°之 间。由此,洗涤水的一部分可沿拨水筋1的外端的上表面流动,以提高拨水筋1外端的水流流 速,进而提高拨水筋1的拨水效果。可选地,拨水筋1的外端的上表面与本体4的上表面的倾 斜角度可以为60°。此时,可进一步地提高的洗净效果,降低洗涤耗电量。 [0060]可选地,拨水筋1的外端的上表面可形成为弧形面。其中,弧形面的外端延伸至本 体4上表面上,与弧形面的外端相切的面与拨水筋1的底面形成的夹角角度为50-70°。从而 更有利于洗涤水的流动。 [0061]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拨水筋1的外端在本体4的上表面上的投影大致形成为鱼 尾形。从而提高水流的流速。可选地,如图1、图5和图6所示,拨水筋1的外端形成有凹槽13, 7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