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国际门题研究 释为既包括和平统一,也包括和平分离。与此同时, 实际上接受中国和平统一的前景。 它大幅提升美台关系。1995一1996年台海危机后, 1971年7月9日,周恩来总理对来访的美国 美国开始鼓励两岸进行政治和谈,反对台湾单方面 国家安全顾问基辛格表示,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 改变现状,其政策目标由“不统、不独、不战、不和”微 割的一部分,最终必须回归祖国的怀抱。基辛格表 调为“不统、不独、不战”。美国之所以鼓励两岸对话, 示美国不主张以“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作为 是担心两岸一旦发生战争将给美国带来政策上的选 台湾政治前途的解决方案,并说一旦美国决定从台 择困境,也是因为两岸内部和彼此关系的演变,为 湾撤军,停止对台湾的政治支持,台湾除了接受某 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增添了新的变数。三方对两岸 种形式的统一外,将别无选择。可见,美方在中美 关系未来发展的不同政策取向由下图可见: 关系“解冻”之初,即同意台湾“回归”中国。同 年10月,在回答周恩来关于美国对台湾地位的政 图1:台海双方及美国对两岸关系未来发展的不同政策取向 策立场时,基辛格明确表示美国鼓励在一个中国的 乙美国欢领向 框架内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山 和平分酒 在上述语境下,周恩来在1972年2月同共和 党总统尼克松的会谈中提到,“你们希望和平解决 台湾”,“我们只能说争取和平解放台湾。为什么 不统,不独〔和平解快 说‘争取’呢?因为这是两方面的事。我们要和平 解放,蒋介石不干怎么办?”四在周恩来看来,美 台将“独立” 维特现状 和平发果 武力解做 方所使用的“和平解决”字眼,与中方的“和平解 片台湾玫第向 名中国大陆家策助响 放”,实属同一概念,故在谈话中,没有区别使用 这些文字。当时双方的争执点是美方“关心”台湾 如图1所示,X轴代表中国大陆对两岸关系未 问题的和平解决,中方表示无法承诺(但可以希望 来发展的政策取向,即以和平发展为现阶段目标, 并且争取)采取和平方式。这里的和平解决实乃和 以和平统-一为最终导向,脉络清晰。Y轴代表台湾 平统一的同义语。如果和平解决也包括和平分离选 对两岸关系未来发展的政策取向,较为模糊。在 项的话,上述对谈就失去了逻辑意义。 90年代中期以前,台湾当局一方面以统一为远程 1972年中美签署上海联合公报后,尼克松曾 目标,一方面又以两岸的制度差异作为拒统的理 对时任台湾“驻美大使”沈剑虹表示,美国的立场 由,实际上是徘徊于统一和维持现状之间;20世 是台湾问题应该由两岸和平解决;美国无意干涉, 纪90年代中期以后,它在分离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既不会敦促台湾违背自身意愿与北京展开协商,也 2008年台湾二次政党轮替后,大陆政策始向维持 不会提供任何建议或方案。但是当被问及美国对台 现状的方向回摆。Z轴代表美国对两岸关系未来发 湾问题的和平解决有无时间表时,尼克松又答之以 展的政策取向,即以和平解决为最高原则,以“不 “两年”,或“三、五年”。虽然美国反对中方采取 统、不独”为政策的中心点,而游离于和平统一与 武力方式统一台湾,也不愿意迫使台北与北京和 和平分离之间。 谈,但对台湾问题在三、五年内和平解决,还是有 预期心理准备的。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相伴随的 二、美国曾接受中国和平统一原则 是,美国收回“台湾地位未定论”的立场,在台湾未来 的解决方案上,末排除了“两个中国”或“一中一 在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之初,特别是从1972 台”的选项。基辛格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会谈中, 年到1982年,美国出于“联中制苏”的战略需要, 还多次使用“和平统合”这一概念指涉未来安排。 对中国政府追求国家统一的立场表示尊重和理解, 美国对两岸和平统一的心理认可,在民主党总 32《国际问题研究》2009年第1期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阅际 问舰研 究 释为既包括和平统一 , 也包括和平分离 。 与此同时 , 它大幅提升美台关系 。 一 年台海危机后 , 美国开始鼓励两岸进行政治和谈 , 反对台湾单方面 改变现状 , 其政策目标由 “ 不统 、不独 、不战 、不和 ”微 调为 “ 不统 、不独 、 不战 ” 。 美国之所以鼓励两岸对话 , 是担心两岸一旦发生战争将给美国带来政策上的选 择困境 , 也是因为两岸内部和彼此关系的演变 , 为 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增添了新的变数 。 三方对两岸 关系未来发展 的不同政策取向由下图可见 如图 所示 , 轴代表中国大陆对两岸关系未 来发展 的政策取向 , 即以和平发展为现 阶段 目标 , 以和平统一为最终导向 , 脉络清晰 。 轴代表台湾 对两岸关系未来发展 的政策取 向 , 较为模糊 。 在 年代中期 以前 , 台湾当局一方面以统一 为远 程 目标 , 一方面又 以两岸的制度差异作为拒统 的理 由 , 实际上是徘徊 于统一和维持现状之间 世 纪 年代中期以后 , 它在分离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 年台湾二次政党轮替后 , 大陆政策始 向维持 现状的方向回摆 。 轴代表美国对两岸关系未来发 展的政策取向 , 即以和平解决为最高原则 , 以 “ 不 统 、 不独 ” 为政策的中心点 , 而游离于和平统一与 和平分离之间 。 二 、 美国曾接受中国和平统一 原则 在 中美关系走 向正 常化之初 , 特别是从 年到 年 , 美国出于 “ 联中制苏 ” 的战略需要 对中国政府追求国家统一 的立场表示尊重和理解 实际上接受中国和平统一的前景 。 年 月 日 , 周恩来总理对来访的美 国 国家安全顾问基辛格表示 ,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 割的一部分 , 最终必须回归祖国的怀抱 。 基辛格表 示美国不主张以 “ 两个中国 ” 或 “ 一 中一台 ” 作为 台湾政治前途的解决方案 , 并说一旦美国决定从台 湾撤军 , 停止对台湾的政治支持 , 台湾除了接受某 种形式的统一外 , 将别无选择 。 可见 , 美方在中美 关系 “ 解冻 ” 之初 , 即同意台湾 “ 回归 ” 中国 。 同 年 月 , 在 回答周恩来关于美国对 台湾地位的政 策立场时 , 基辛格明确表示美国鼓励在一个中国的 框架内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 川 在上述语境下 , 周恩来在 年 月同共和 党总统尼克松的会谈中提到 , “ 你们希望和平解决 台湾 ” , “ 我们只能说争取和平解放台湾 。 为什么 说 ‘ 争取 ’ 呢 因为这是两方面的事 。 我们要和平 解放 , 蒋介石不 干怎么办 ” 在周恩来看来 , 美 方所使用 的 “ 和平解决 ” 字眼 , 与中方的 “ 和平解 放 ” , 实属 同一概念 , 故在谈话中 , 没有区别使用 这些文字 。 当时双方的争执点是美方 “ 关心 ” 台湾 问题的和平解决 , 中方表示无法承诺 但可以希望 并且争取 采取和平方式 。 这里的和平解决实乃和 平统一的同义语 。 如果和平解决也包括和平分离选 项的话 , 上述对谈就失去 了逻辑意义 。 年中美签署上海联合公报后 , 尼 克松 曾 对时任台湾 “ 驻美大使 ” 沈剑虹表示 , 美国的立场 是台湾问题应该 由两岸和平解决 美国无意干涉 , 既不会敦促台湾违背 自身意愿与北京展开协商 , 也 不会提供任何建议或方案 。 但是当被问及美国对台 湾问题的和平解决有无时间表时 , 尼克松又答之以 “ 两年 ” , 或 “ 三 、 五年 ” 。 虽然美 国反对中方采取 武力方式统一 台湾 , 也不 愿意迫使台北与北京和 谈 , 但对台湾问题在三 、 五年内和平解决 , 还是有 预期心理准备的 。 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相伴随的 是 , 美国收回 “ 台湾地位未定论 ” 的立场 , 在台湾未来 的解决方案上 , 末排除了 “ 两个 中国 ” 或 “ 一 中一 台 ” 的选项 。 基辛格在 世纪 年代初的会谈 中 , 还多次使用 “ 和平统合 ”这一概念指涉未来安排 。 美国对两岸和平统一的心理认可 , 在民主党总 《国际问厄研究 》 侧沙 年第 期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