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1999年第1期 4 2.4黄铁矿热电系数与形成温度 据52个,并进行等值线处理如图5.该图表明相 黄铁矿的热电系数与形成温度有一定的关 对温度较高的区段主要出现在10线、28线、44 系.戈尔巴乔夫TA利用实验数据作出的热电 线,在57线以东也显示有一个高温区存在,总体 系数-温度图解,从该图获得线性方程: 上有近等间距排列的规律.另一方面,从高温区 t=(704.51-a)/1.818 N型) 的排列情况看,从西向东位置有所降低.也反映 t=3(122.22+a)/5.0 (P型) 矿体有向东侧伏的趋势,另外,在56线以东也反 利用该方程计算得出黄铁矿的形成温度数 映存在一高温区,可能预示着隐伏矿体存在,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勘探线号×25m 图5KT8黄铁矿形成温度(据热电系数计算得出)等值线图(纵投影),图中数值单位℃ 2.5黄铁矿热电性与赋矿围岩关系的讨论 律性更加复杂化.但总体来说黄铁矿热电性与赋 据国内13个不同类型的金矿床的热电性研 矿围岩存在的这种对应关系,可能与矿体形成时 究成果(表1)表明,黄铁矿热电导型随赋矿地层 的深度变化有关.因此,黄铁矿热电性不仅对同 的不同显示出不同的规律.赋存于太古代绿岩地 一矿体可判断矿体的剥蚀率,对矿带甚至是更大 体中的金矿床其黄铁矿多为N型,少数有N-P 范围内,对矿体形成深度也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型和P型.P型出现在矿体的上部,N型出现在矿 体的下部,金矿化强度多与热电系数的绝对值成 3结论 正相关.如小秦岭金矿田、内蒙古乌拉山金矿、山 太白金矿载金矿物黄铁矿以N-P型和P型导 东界河金矿等.而赋存于古生界浅变质岩和细碎 电为主,P型含量高及高的热电系数绝对值有利 屑岩中的金矿床其黄铁矿多呈P型和N一P型只 于金矿化.双王成矿带从西向东,其N型出现率 在深部或矿体根部出现N型,金矿化也多与热电 从高到低,反映了从西向东矿体的剥蚀率从大到 系数绝对值呈正相关.一般来说C0,Ni常在矿体 小,矿体有向东侧伏的趋势,说明东部较西部保 的下部,而As在矿体的上部,若假定各矿床成矿 存条件好,具找矿前景.黄铁矿热电系数绝对值 时代相同,成矿时的基底和盖层岩层厚度也大体 自上而下有增高的趋势,且横向上高值区有近等 相当,则产于太古代绿岩地体中的金矿床其形成 间距分布的特点.据其所计算得出的黄铁矿形成 时的深度必然远大于产于古生代细碎屑岩中的 温度,也反映高温区有近等间距分布的特点,并 金矿床,若只考虑热液为单一深部来源,在太古 由此推测KT8的深部和东部,特别是KT8CM57 代绿岩地体中黄铁矿Co,Ni对Fe的置换大于As 线以东至℉3之间,可能为有利成矿部位,对黄铁 对S的置换,故以N型导电为主.而产于古生代 矿热电性与赋矿围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认 细碎屑岩中的金矿床由于其成矿深度较浅,由于 为黄铁矿热电性与赋矿围岩之间有一定的对应 As和S的挥发性,容易集中在上部,As对S的置 关系,可能是受矿体形成时深度变化的影响.因 换大于Co,Ni对Fe的置换,故以空六型导电为 此黄铁矿热电性不仅可判断矿体剥蚀深度,也可 主,但是,由于金矿床的形成多经过长期复杂的 在更大范围内用于判断矿床的形成深度 地质作用、地质体产状的复杂性,如热液活动多 期次性,热液的多来源(除深部热液外还可能混 致谢:工作过程中得到太白金矿孙连仁矿长,郭文杰,姜 峰副矿长和林龙华同志等的大力支持,李建平、陈革,牛 人天水,变质水等),不同地区各时代(特别是沉 淑英、石会昌、惠德东、史静海、程建军、王同军参加了部 积盖层)岩层厚度有差异,地层中所含微量元素 分工作,在此一并致谢. 的差异,成矿时代并不完全相同等,而使得其规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年 第 期 黄铁矿热 电系数 与形成温度 黄 铁 矿 的 热 电系 数 与 形 成 温 度有 一 定 的 关 系 戈 尔 巴 乔 夫 利 用 实验 数据 作 出 的热 电 系数一温度 图解 从该 图获得 线性方程 一 型 型 利 用 该 方 程 计算 得 出 黄 铁 矿 的形 成 温 度 数 据 个 , 并 进 行 等值 线处理 如 图 该 图 表 明相 对温 度 较 高 的 区 段 主 要 出 现 在 线 、 线 、 线 , 在 线以东也 显示 有 一个 高温 区存在 , 总体 上 有 近 等 间距 排 列 的规律 另 一 方 面 , 从 高温 区 的排 列 情 况 看 , 从 西 向东位 置 有 所 降低 也 反 映 矿 体有 向东侧伏 的趋 势 另外 , 在 线 以 东 也 反 映存在一高温 区 , 可能预示着 隐伏矿体存在 洲屯日 勘探线号 图 黄铁矿形成温度 据热电系数计算得出 等值线图 纵投影 , 图 中数值单位℃ 黄铁矿热 电性与赋矿 围岩关 系 的讨论 据 国 内 个 不 同类 型 的金 矿 床 的热 电性 研 究 成 果 表 表 明 , 黄 铁 矿 热 电 导型 随 赋 矿 地 层 的不 同显示 出不 同 的规律 赋存 于 太古 代 绿 岩 地 体 中 的 金 矿 床 其 黄 铁 矿 多 为 型 , 少 数 有 一 型和 型 型 出现 在 矿 体 的上 部 , 型 出现 在矿 体 的下 部 金 矿 化 强 度 多 与 热 电系数 的 绝 对值 成 正 相 关 如 小 秦 岭 金 矿 田 、 内蒙古 乌拉 山 金 矿 、 山 东 界 河 金 矿 等 而 赋存 于 古 生 界 浅变 质 岩 和 细 碎 屑岩 中 的金 矿 床其 黄铁 矿 多呈 型 和 一 型 只 在 深部 或矿 体根 部 出现 型 金 矿 化 也 多 与热 电 系数绝 对值 呈 正 相 关 一般来说 , 常在 矿 体 的下 部 , 而 在 矿 体 的上 部 , 若假 定 各矿 床成 矿 时代相 同 , 成 矿 时 的基 底 和 盖 层 岩 层 厚 度 也 大 体 相 当 , 则 产于 太 古 代 绿 岩 地 体 中的金 矿 床其 形 成 时 的深 度 必 然 远 大 于 产 于 古 生 代 细 碎 屑 岩 中 的 金 矿 床 , 若 只 考 虑 热 液 为 单 一 深 部 来 源 , 在 太 古 代绿岩地体 中黄铁矿 , 对 的置换 大于 对 的置 换 , 故 以 型 导 电 为 主 而 产 于 古 生 代 细 碎 屑岩 中的金 矿 床 由于 其 成 矿 深 度 较 浅 , 由于 和 的挥发性 , 容易集 中在上 部 , 对 的置 换 大 于 , 对 的 置 换 , 故 以 空 穴 型 导 电 为 主 但 是 , 由于 金 矿 床 的形 成 多 经 过 长期 复 杂 的 地 质 作 用 、 地 质 体 产 状 的 复 杂 性 , 如 热 液 活 动 多 期 次 性 , 热 液 的 多 来 源 除 深 部 热 液 外 还 可 能 混 人 天 水 , 变 质 水等 , 不 同地 区 各 时代 特 别 是 沉 积 盖 层 岩 层 厚 度 有 差 异 , 地 层 中所 含 微 量 元 素 的 差 异 , 成 矿 时 代 并 不 完 全 相 同等 , 而 使 得 其 规 律性 更 加复 杂化 但总 体来说黄铁 矿 热 电性 与 赋 矿 围岩存在 的这种 对应 关 系 , 可 能 与矿体形 成 时 的 深 度 变化 有 关 因此 , 黄铁 矿 热 电性 不 仅 对 同 一 矿 体可 判 断矿体 的剥 蚀率 , 对矿 带 甚 至 是 更 大 范 围 内 , 对矿体形成深度也有 一定 的指示 意义 结论 太 白金矿载金矿物黄铁矿 以 一 型 和 型 导 电 为 主 , 型含 量 高及 高的热 电系 数绝 对值有 利 于 金 矿 化 双 王 成 矿 带从西 向东 , 其 型 出现率 从 高到 低 , 反 映了从西 向东矿 体的剥蚀率从大 到 小 , 矿 体 有 向东 侧伏 的趋 势 , 说 明东 部 较 西 部 保 存条 件 好 , 具 找 矿 前 景 黄铁矿 热 电 系 数 绝 对值 自上 而 下 有 增 高 的趋 势 , 且横 向上 高值 区 有 近 等 间距分 布 的特点 据其所计算得 出的 黄铁矿形 成 温 度 , 也 反 映 高温 区 有 近 等 间距 分布 的 特 点 , 并 由此 推测 的深 部 和 东 部 , 特 别是 线 以 东至 之 间 , 可 能 为有利成矿 部位 对黄铁 矿 热电性 与赋矿 围岩之 间 的关系进 行 了讨论 , 认 为 黄 铁 矿 热 电性 与 赋 矿 围岩 之 间有 一 定 的 对应 关 系 , 可 能 是 受矿 体 形 成 时深 度 变 化 的影 响 因 此 黄铁 矿 热 电性 不仅可 判 断矿 体剥 蚀 深 度 , 也 可 在 更大范 围 内用于判 断矿床的形成深度 致谢 工 作 过 程 中得 到太 白金 矿孙 连 仁 矿 长 、 郭 文 杰 、 姜 峰 副矿 长和 林 龙 华 同志等 的大 力支持 , 李 建平 、 陈革 、 牛 淑 英 、 石 会 昌 、 惠德 东 、 史静海 、 程 建 军 、 王 同军 参加 了 部 分工作 , 在此一并致谢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