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6这种状况有悖列宁和托洛茨基的观点,他们认为,工人阶级作为下层阶级,总是承受绝大多数的压迫。参看Leon Trotsky, Problems of Everyday Life and Other Writings on Culture and Science, ed. G. R. Fidler et al.(New York: Pathfinder Press,1973)pp78-87 62 Origin. pp.144145当私有财产消失时,一夫一妻制会消失吗?“它不仅不会消失,而且相反地,只有那时才能十足实现。同 63Origin. p. 139 64Origin. p 65许多左翼理论家试图修正这种失败的解释,他们争辩说,无产阶级的男女亳不例外地受统治阶级的压迫。男性工人阶级虐待 妻子是其对无力窘况的发泄。但为何女性不因同样的理由同样而为却从未谈及。这也意味着,统治阶级的男性,他们熟知性别 角色,既被自身统治又从中受益。在女权主义看来,这似乎试图把自己偏爱的男性排除在外,回避更为坦率和动听的女权主义 解释:男人对女人的统治是一种独特的权力形式,这种权力和阶级结构相互作用,决非其派生物或单冋作用的结果。男人之所 以尽可能压迫女人,因为有利可图 67随着家长制家庭,尤其是随着一夫一妻制个体家庭的产生,情况就改变了。家务的料理失去了自己的公共性质。它不再涉 及社会了。它变成了一种私人的事务;妻子成了主要的家庭奴仆,被排斥在社会生产之外。只有现代的大工业,才又给妇女 只是给无产阶级的妇女-开辟了一条参加社会生产的途径。" Origin -p13 68这也正是卢卡奇对思辨的唯物主义批判的命意。“恩格斯认为,辨证,是一种永不停歇的变动过程。故此,单向的因果决定 作用观必须被相互作用观所克服。但他甚至没有提最重要的相互作用即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主客体辨证运动,更不消说赋予其应 得到的重要意义。然而,缺少这一点,辩证法就丧失了革命性,尽管其努力(在最后的论断中几成虚虛构)保持变动不居'的概 念。因为这意味着他没有认识到,在所有形而上学中,客体一直末被触及和改变,以致于思想仍存留在思辨领域而未成为现 实,然而辩证法的精髓在于改变现实。如果理论的这一核心功能被忽视了,变动不居'这-一概念的优点全然成了问题十足的科 学`麻烦。这种理论就会随着主流科学的变化所接受或摈弃,根本不会改变人们对现实能否被改造问题的基本态度。” Georg Lukacs, History and Class Consciousness: Studies in Marxist Dialectics, trans. Rodney Livingstone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1971),pp3-461.这种状况有悖列宁和托洛茨基的观点,他们认为,工人阶级作为下层阶级,总是承受绝大多数的压迫。参看Leon Trotsky, Problems of Everyday Life and Other Writings on Culture and Science, ed. G. R. Fidler et al. (New York: Pathfinder Press, Ì973),pp.78-87. 62.Origin. pp. 144-145. 当私有财产消失时,一夫一妻制会消失吗?“它不仅不会消失,而且相反地,只有那时才能十足实现。”同 上,p. Ì39. 63.Origin .p . 139. 64.Origin .p . 139. 65.许多左翼理论家试图修正这种失败的解释,他们争辩说,无产阶级的男女毫不例外地受统治阶级的压迫。男性工人阶级虐待 妻子是其对无力窘况的发泄。但为何女性不因同样的理由同样而为却从未谈及。这也意味着,统治阶级的男性,他们熟知性别 角色,既被自身统治又从中受益。在女权主义看来,这似乎试图把自己偏爱的男性排除在外,回避更为坦率和动听的女权主义 解释:男人对女人的统治是一种独特的权力形式,这种权力和阶级结构相互作用,决非其派生物或单向作用的结果。男人之所 以尽可能压迫女人,因为有利可图。 66 .Origin .p. 137. 67.“随着家长制家庭,尤其是随着一夫一妻制个体家庭的产生,情况就改变了。家务的料理失去了自己的公共性质。它不再涉 及社会了。它变成了一种私人的事务;妻子成了主要的家庭奴仆,被排斥在社会生产之外。只有现代的大工业,才又给妇女 ——只是给无产阶级的妇女--- 开辟了一条参加社会生产的途径。” Origin .p. 137. 68.这也正是卢卡奇对“思辨的唯物主义”批判的命意。“恩格斯认为,辨证,是一种永不停歇的变动过程。故此,单向的因果决定 作用观必须被相互作用观所克服。但他甚至没有提最重要的相互作用即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主客体辨证运动,更不消说赋予其应 得到的重要意义。然而,缺少这一点,辩证法就丧失了革命性,尽管其努力(在最后的论断中几成虚构)保持‘变动不居’的概 念。因为这意味着他没有认识到,在所有形而上学中,客体一直未被触及和改变,以致于思想仍存留在思辨领域而未成为现 实,然而辩证法的精髓在于改变现实。如果理论的这一核心功能被忽视了,‘变动不居’这一概念的优点全然成了问题十足的‘科 学’麻烦。这种理论就会随着主流科学的变化所接受或摈弃,根本不会改变人们对现实能否被改造问题的基本态度。” Georg Lukàcs, History and Class Consciousness: Studies in Marxist Dialectics, trans . Rodney Livingstone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1971), pp3-4
<<向上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