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9、朱志澄、宋鸿林,《构造地质学》,地质出版社,1990。 10、郑亚东、常志忠,《岩石有限应变测量及韧性剪切带》,地质出版社,1985 11、 Ramsay,J.G., Huber,M.I.1983,《现代构造地质学方法》(第一卷,应变分 析),刘瑞询,常志忠,张荣昌译,地质出版社,1991 12、 Ramsay,J.G., Huber,M.I.1983,《现代构造地质学方法》(第二卷,褶皱和 断裂),徐树桐译,地质出版社,1991 13、 Woodward,N、.B., Boyer,S.E., Suppe,J.,1989,《平衡地质剖面》,贾维民,杜 秀霞译,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1。 14、钱祥麟,《伸展构造研究》,地质出版社,1994。 15、胡玲,《显微构造地质学概论》,地质出版社,1998 16、陈庆宣、王维襄、孙叶,《岩石力学与构造应力场分析》,地质出版社,1998 17、苏生瑞、黄润秋、王士天,《断裂构造对地应力场的影响及其工程应用》,科技 出版社2002 18、王燮培、费琪、张家骅,《石油勘探构造分析》,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2。 19、何绍勋、段嘉瑞、刘继顺、张曾荣,《韧性剪切带与成矿》,地质出版社,1996。 孙岩,《断裂构造岩带的划分》,科学出版社,1985 21、朱志澄,《逆冲推覆构造》(第二版),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1。 22、傅昭仁、蔡学林,《变质岩区构造地质学》,地质出版社,1996 23、钟嘉猷,《实验构造地质学及其应用》,科学出版社,1998。 24、 Davis,G.H.,1984,《区域和岩石构造地质学》,张樵英、马曹章、李智陵 译,地质出版社,1988 25、赖旭龙、金振民,《国外地质类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29 、朱志澄、宋鸿林,《构造地质学》,地质出版社, 1990 。 10 、郑亚东、常志忠,《岩石有限应变测量及韧性剪切带》,地质出版社, 1985 。 11 、 Ramsay,J.G. , Huber,M.I. 1983, 《现代构造地质学方法》(第一卷,应变分 析),刘瑞询,常志忠,张荣昌译,地质出版社, 1991 12 、 Ramsay,J.G. , Huber,M.I. 1983, 《现代构造地质学方法》(第二卷,褶皱和 断裂),徐树桐译,地质出版社, 1991 13 、 Woodward,N.B.,Boyer,S.E.,Suppe,J.,1989 ,《平衡地质剖面》,贾维民,杜 秀霞译,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1991 。 14 、钱祥麟,《伸展构造研究》,地质出版社, 1994 。 15 、胡玲,《显微构造地质学概论》,地质出版社, 1998 。 16 、陈庆宣、王维襄、孙叶,《岩石力学与构造应力场分析》,地质出版社, 1998 。 17 、苏生瑞、黄润秋、王士天,《断裂构造对地应力场的影响及其工程应用》,科技 出版社 2002 18 、王燮培、费琪、张家骅,《石油勘探构造分析》,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1992 。 19 、何绍勋、段嘉瑞、刘继顺、张曾荣,《韧性剪切带与成矿》,地质出版社, 1996 。 20 、孙岩,《断裂构造岩带的划分》,科学出版社, 1985 。 21 、朱志澄,《逆冲推覆构造》(第二版),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1991 。 22 、傅昭仁、蔡学林,《变质岩区构造地质学》,地质出版社, 1996 。 23 、钟嘉猷,《实验构造地质学及其应用》,科学出版社, 1998 。 24 、 Davis,G.H. , 1984 ,《区域和岩石构造地质学》,张樵英、马曹章、李智陵 译,地质出版社, 1988 。 25 、赖旭龙、金振民,《国外地质类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2
<<向上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