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美国著名学者杰里米.里夫金在其新著《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中,首先提 出了能源互联网的愿景,引发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里夫金在《第三次工业革命》 一书中提出的只是能源互联网的愿景,并没有给出能源互联网明确而严格的定义。 里夫金认为,能源互联网应当包含以下五大主要内涵。 1)支持由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转变 2)支持大规模分布式电源的接入 3)支持大规模氢储能及其他储能设备的接入 4)利用互联网技术改造电力系统 5)支持向电气化交通的转型 基于里夫金的能源互联网愿景,能源互联网是以电力系统为核心,以互联网及其 他前沿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为主要一次能源,与天然气网络、 交通网络等其他系统紧密耦合而形成的复杂多网流系统。 2.特征 可再生:可再生能源是能源互联网的主要能量供应来源。可再生能源发电具 有间歇性、波动性,其大规模接入对电网的稳定性产生冲击,从而促使传统的能 源网络转型为能源互联网。 分布式:由于可再生能源的分散特性,为了最大效率的收集和使用可再生能 源,需要建立就地收集、存储和使用能源的网络,这些能源网络单个规模小,分 布范围广,每个微型能源网络构成能源互联网的一个节点。 互联性:大范围分布式的微型能源网络并不能全部保证自给自足,需要联起 来进行能量交换才能平衡能量的供给与需求。能源互联网关注将分布式发电装置、 储能装置和负载组成的微型能源网络互联起来,而传统电网更关注如何将这些要 素“接进来”。 开放性:能源互联网应该是一个对等、扁平和能量双向流动的能源共享网络, 发电装置、储能装置和负载能够“即插即用”,只要符合互操作标准,这种接入是 自主的,从能量交换的角度看没有一个网络节点比其它节点更重要。 智能化:能源互联网中能源的产生、传输、转换和使用都应该具备一定的智 能。 3.核心技术 能源互联网与其他形式的电力系统相比,具有以下4个关键技术: 1)可再生能源高渗透率:能源互联网中将接入大量各类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 系统,在可再生能源高渗透率的环境下,能源互联网的控制管理与传统电网之间 存在很大不同,需要研究由此带来的一系列新的科学与技术问题。 2)非线性随机特性: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是未来能源互联网的主体,但可再生能 源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同时考虑实时电价,运行模式变化,用户侧 响应,负载变化等因素的随机特性,能源互联网将呈现复杂的随机特性,其控制, 优化和调度将面临更大挑战。 3)多源大数据特性:能源互联网工作在高度信息化的环境中,随着分布式电源 并网,储能及需求侧响应的实施,包括气象信息,用户用电特征,储能状态等多 种来源的海量信息.而且,随着高级量测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能源互联网中具有 量测功能的智能终端的数量将会大大增加,所产生的数据量也将急剧增大。 4)多尺度动态特性能源互联网是一个物质,能量与信息深度耦合的系统,是物理美国著名学者杰里米.里夫金在其新著《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中,首先提 出了能源互联网的愿景,引发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里夫金在《第三次工业革命》 一书中提出的只是能源互联网的愿景,并没有给出能源互联网明确而严格的定义。 里夫金认为,能源互联网应当包含以下五大主要内涵。 1)支持由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转变 2)支持大规模分布式电源的接入 3)支持大规模氢储能及其他储能设备的接入 4)利用互联网技术改造电力系统 5)支持向电气化交通的转型 基于里夫金的能源互联网愿景,能源互联网是以电力系统为核心,以互联网及其 他前沿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为主要一次能源,与天然气网络、 交通网络等其他系统紧密耦合而形成的复杂多网流系统。 2.特征 可再生:可再生能源是能源互联网的主要能量供应来源。可再生能源发电具 有间歇性、波动性,其大规模接入对电网的稳定性产生冲击,从而促使传统的能 源网络转型为能源互联网。 分布式:由于可再生能源的分散特性,为了最大效率的收集和使用可再生能 源,需要建立就地收集、存储和使用能源的网络,这些能源网络单个规模小,分 布范围广,每个微型能源网络构成能源互联网的一个节点。 互联性:大范围分布式的微型能源网络并不能全部保证自给自足,需要联起 来进行能量交换才能平衡能量的供给与需求。能源互联网关注将分布式发电装置、 储能装置和负载组成的微型能源网络互联起来,而传统电网更关注如何将这些要 素“接进来”。 开放性:能源互联网应该是一个对等、扁平和能量双向流动的能源共享网络, 发电装置、储能装置和负载能够“即插即用”,只要符合互操作标准,这种接入是 自主的,从能量交换的角度看没有一个网络节点比其它节点更重要。 智能化:能源互联网中能源的产生、传输、转换和使用都应该具备一定的智 能。 3.核心技术 能源互联网与其他形式的电力系统相比, 具有以下 4 个关键技术 : 1)可再生能源高渗透率:能源互联网中将接入大量各类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 系统, 在可再生能源高渗透率的环境下, 能源互联网的控制管理与传统电网之间 存在很大不同, 需要研究由此带来的一系列新的科学与技术问题。 2)非线性随机特性: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是未来能源互联网的主体, 但可再生能 源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 同时考虑实时电价, 运行模式变化, 用户侧 响应, 负载变化等因素的随机特性, 能源互联网将呈现复杂的随机特性, 其控制, 优化和调度将面临更大挑战。 3)多源大数据特性:能源互联网工作在高度信息化的环境中, 随着分布式电源 并网, 储能及需求侧响应的实施, 包括气象信息, 用户用电特征, 储能状态等多 种来源的海量信息. 而且, 随着高级量测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能源互联网中具有 量测功能的智能终端的数量将会大大增加, 所产生的数据量也将急剧增大。 4)多尺度动态特性能源互联网是一个物质, 能量与信息深度耦合的系统, 是物理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