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引迎 个∞1现代人的死亡问题⑧ 美国著名的《独立宣言》(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开头即谓:“上 帝造人,生而平等。”(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乍看之下,此一名言似乎蕴 藏着极其深邃的真理或道理,但一般人却从未探讨或领略过它的深意所在。 即使我们将此语带有的男性中心语病予以修正,而把“所有男性”( all men) 改写成为“所有男女”( all men and women)或“所有人类”( all humankind), 它的深意仍显不出。因为就经济、社会、政治、种族乃至个人天生气质或禀 赋等等来看,事实上自古以来人类(不论是集体或个体)从来就没有平等过, 将来也不可能真正平等。因此,此一名言充其量只能说是反映了人类一直 梦寐以求的“生而平等”这个几不可臻的政治社会理想而已。所谓“生而平 等”顶多指谓此类理想目标,却与实际经验或事实毫不相干。 不过,我们如果从这三十多年来在美国、日本及其他欧洲先进国家逐渐 酝酿而发展出来的新近热门学科“死亡学”( thanatology or studies of death and dying)的特别角度来重新考查,则不难发现一件耐人寻味而又发人深省的事 实:超越政治社会理想意义的“人人生而平等”只指一点,且具有终极深意。 也就是说,不论男女老幼或贫富贵贱,“人人终必死亡”,皆逃不过死亡关卡, 如果套用老子的一句话,即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失”。于此一点,人类完 全平等,绝对平等。本世纪已故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 Martin Heidegger)在 他的名著《存在与时间》( Being and Time)中进行了一种“实存分析”( existen tial analysis),并下定义说:“人是‘向死的存在'( being-towards-death)。”这实 在可以看成“人人终必死亡”这铁定事实的哲理深化。我们也可以说,“人人 生而平等”是死亡学的事实起点,“人人必能超越死亡”就成为死亡学的理想 终点。问题是,我们面对“人人必死”的铁定事实,如何去超克死亡,获致安 身立命之道呢?在解答这个生命的终极问题之前,我们作为现代人还得预 先了解,现代人本身特有的死亡问题究竟是什么。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急速发展,医学知识的增高 与普及,医药设备的大大充实,经济生活的逐步改善,生活品质( the quality of life)与要求的不断提高,电视媒体的普及化,娱乐事业的发达,社会的高龄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